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含油污泥的危害 | 第10-11页 |
·含油污泥来源 | 第11-12页 |
·原油开采产生含油污泥 | 第11页 |
·油田集输过程产生含油污泥 | 第11-12页 |
·炼油厂污水处理场产生的含油污泥 | 第12页 |
·油类的物化形态 | 第12-14页 |
第2章 国内外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的现状与进展 | 第14-18页 |
·国外处理技术的现状及进展 | 第14-16页 |
·国内处理技术的现状及进展 | 第16-18页 |
第3章 交变脉冲电化学絮凝法处理含油污泥的理论基础 | 第18-23页 |
·利用交变脉冲电絮凝法处理含油污泥的构思 | 第18页 |
·电化学絮凝法的基本原理 | 第18-19页 |
·普通电絮凝法存的的问题 | 第19-21页 |
·钝化现象的机理 | 第19-20页 |
·消除电极钝化的措施 | 第20-21页 |
·彻底消除电极钝化的电絮凝专用电源的研究 | 第21-23页 |
第4章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 第23-28页 |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23-25页 |
·关于新疆油田含有污泥的特性及处理要求 | 第23-24页 |
·针对新疆含油污泥的处理方案 | 第24-25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5页 |
·本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5-28页 |
·课题的基本理论及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本课题的创新点 | 第26-28页 |
第5章 实验室超声乳化—浊度测定油份方法研究 | 第28-34页 |
·四氯化碳萃取红外分析法原理及优缺点 | 第28-29页 |
·紫外荧光法原理及优缺点 | 第29页 |
·超声乳化—浊度测定法原理及应用现状 | 第29-34页 |
·超声乳化—浊度测定法的原理及优点 | 第29-30页 |
·乳化—浊度测定法的应用现状 | 第30-31页 |
·实验室乳化—浊度测定法的操作步骤与计算方法 | 第31-34页 |
第6章 油泥洗涤方法的试验研究 | 第34-42页 |
·油泥洗涤除油的室内试验 | 第34-40页 |
·探索洗涤的最少用水量 | 第34-36页 |
·探索最佳洗涤剂配比 | 第36-39页 |
·探索最佳搅拌时间 | 第39-40页 |
·关于最佳洗涤条件的结论 | 第40-41页 |
·关于油泥洗涤试验的经济分析 | 第41-42页 |
第7章 交变脉冲电絮凝法处理洗泥废水的试验 | 第42-67页 |
·利用电絮凝法处理洗泥废水的试验 | 第42-57页 |
·寻求脉冲电源的最佳电流强度 | 第42-43页 |
·关于最佳电流强度的结论 | 第43-44页 |
·寻求脉冲电源的最佳脉冲周期 | 第44-47页 |
·脉冲电源的最佳脉冲周期结论 | 第47页 |
·寻求电絮凝的最佳处理时间 | 第47-57页 |
·电絮凝最佳处理时间结论 | 第57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57-65页 |
·关于确定标准曲线 | 第57-58页 |
·电絮凝法处理洗泥废水的试验结果分析 | 第58-59页 |
·利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优试验方案 | 第59-60页 |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 第60-61页 |
·用萃取/红外测油法校正超声/浊度测油法 | 第61-65页 |
·核对污水达标状况 | 第65-66页 |
·使用不锈钢电极进行对比试验 | 第66-67页 |
第8章 车载油田油泥处理技术集成系统方案初步设计 | 第67-74页 |
·车载油田油泥可移动处理设备系统的优越性 | 第67页 |
·车载式油田油泥处理技术集成系统方案设计 | 第67-71页 |
·车载式油田油泥处理技术集成系统造价估算 | 第71-74页 |
第9章 结论及对后续研究的建议 | 第74-77页 |
·本论文的主要结论 | 第74-76页 |
·对后续研究的建议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