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对农村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研究--对湖北省当阳市中学生的调查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1 导言 | 第9-21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 ·文献综述 | 第9-17页 |
| ·青少年社会化的特点 | 第9-10页 |
| ·虚拟社区环境 | 第10-11页 |
| ·大众传播媒介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 | 第11-12页 |
| ·广告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 | 第12-15页 |
| ·针对广告消极影响采取的措施 | 第15-17页 |
| ·研究述评 | 第17页 |
| ·研究目的、意义和创新性 | 第17-18页 |
|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 ·研究意义 | 第17页 |
| ·研究的创新性 | 第17-18页 |
| ·研究设计 | 第18-21页 |
| ·理论依据 | 第18页 |
| ·研究假设 | 第18页 |
|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 2 调查地概况及样本特征 | 第21-25页 |
| ·基本背景资料 | 第21-22页 |
| ·调查地概况 | 第21-22页 |
| ·样本特征 | 第22页 |
| ·青少年社会化的作用机制变迁 | 第22-25页 |
| ·传统社会化机制的式微 | 第22-24页 |
| ·大众传媒社会化机制的扩张 | 第24-25页 |
| 3 农村青少年的媒介接触行为和广告接触行为 | 第25-34页 |
| ·农村青少年的媒介接触行为 | 第25-29页 |
| ·媒介拥有情况 | 第25-26页 |
| ·媒介内容接触行为 | 第26-29页 |
| ·农村青少年广告接触行为 | 第29-32页 |
| ·接触频率 | 第29-30页 |
| ·内容选择 | 第30-32页 |
| ·喜好程度 | 第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 4 广告对农村青少年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 第34-38页 |
| ·对培养流行时尚意识的影响 | 第34-35页 |
| ·对性格发展的影响 | 第35-36页 |
| ·对培养创新意识的影响 | 第36-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5 广告对农村青少年价值观和消费观的影响 | 第38-48页 |
| ·广告对农村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分析 | 第38-42页 |
| ·价值观情况 | 第38-39页 |
| ·对社会性别认知的影响 | 第39-40页 |
| ·对主流价值观认同的影响 | 第40-42页 |
| ·广告对农村青少年消费观的影响分析 | 第42-47页 |
| ·对高消费意识的影响 | 第42-46页 |
| ·对消费选择的影响 | 第46-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6 广告对青少年生活方式的影响 | 第48-52页 |
| ·对积累生活常识的影响 | 第48-49页 |
| ·对话语方式的影响 | 第49页 |
| ·对权益保护方式的影响 | 第49-50页 |
| ·对广告接受方式的影响 | 第50-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7 结论与措施 | 第52-54页 |
| ·广告对农村青少年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 | 第52页 |
| ·需要采取的有效措施 | 第52-53页 |
| ·本研究不足之处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附录1 问卷 | 第57-61页 |
| 附录2 研究生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