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空论文--航空仪表、航空设备、飞行控制与导航论文--航空仪表、航空设备论文--陀螺仪表论文

四频激光陀螺旋转式惯导系统研究

摘要第1-15页
ABSTRACT第15-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33页
   ·惯性导航系统简介第17-20页
     ·惯性导航的原理概述第17-18页
     ·平台式惯性导航系统第18-19页
     ·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第19-20页
   ·旋转式惯性导航系统综述第20-26页
     ·旋转式惯导系统的概念第20-22页
     ·旋转式惯导系统的发展现状第22-25页
     ·旋转式惯导系统的前景第25-26页
   ·激光陀螺的基本原理第26-28页
     ·Sagnac效应与激光陀螺第26-27页
     ·激光陀螺的类型第27-28页
   ·四频激光陀螺的误差因素第28-30页
   ·课题的意义及本文的内容第30-33页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30-31页
     ·课题进行的经过第31页
     ·本文的内容安排第31-33页
第二章 旋转式惯导系统的原理及误差研究第33-55页
   ·旋转式惯导系统自动补偿的基本原理探讨第33-37页
     ·自动补偿原理的简单说明第33-34页
     ·旋转式惯导系统自动补偿的本质第34-36页
     ·单轴旋转下的自动补偿原理说明第36-37页
   ·旋转式惯导系统补偿方式的初步探讨第37-41页
     ·系统级与元件级补偿方式的选择第37-39页
     ·转轴位置对漂移自动补偿的影响第39-40页
     ·转动周期对漂移自动补偿的影响第40-41页
   ·研究旋转式系统中惯性元件误差效应的方法第41-42页
   ·旋转式系统中的标度因数误差效应研究第42-44页
     ·标度因数误差引起的数学平台误差角度第42-43页
     ·非对称性标度因数误差的自动补偿效应第43页
     ·转轴方向上的标度因数误差效应分析第43-44页
   ·旋转式系统自动补偿安装误差的条件研究第44-49页
     ·安装误差引起的数学平台误差角度推导第44-46页
     ·转动能够自动补偿安装误差的条件探讨第46-48页
     ·双轴转动下正交安装误差的自动补偿第48页
     ·对惯性元件安装误差自动补偿条件的解释第48-49页
   ·转位运动引起的锯齿形速度误差第49-51页
   ·旋转式系统中加速度计的其它误差效应研究第51-54页
     ·转位运动引起的加速度计组件尺寸效应第51-52页
     ·加速度计二阶非线性误差的自动补偿效应第52-54页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三章 旋转式惯导系统的转位方案研究第55-87页
   ·单轴系统转位方式的初步讨论第55-57页
     ·单轴系统转轴方位的选择第55-56页
     ·载体航向变化的隔离问题第56页
     ·单轴系统的导航精度限制第56-57页
   ·不隔离载体航向变化的两位置单轴转位方案研究第57-59页
     ·可转角度大于360度时的单轴转位方案第57页
     ·可转角度小于360度时改进的两位置单轴转位方案第57-59页
   ·可转角度小于360度时的四位置单轴转位方案研究第59-64页
     ·传统的四位置单轴转位方案分析第59-61页
     ·新改进的四位置单轴转位方案分析第61-62页
     ·新改进的四位置单轴转位方案的进一步探讨第62-64页
   ·隔离载体航向变化的单轴转位方案讨论第64-65页
   ·八次序翻滚的双轴转位方案研究第65-71页
     ·双轴转位方案的设计与研究方法第65-66页
     ·采用静电陀螺平台翻滚方案的可行性分析第66-70页
     ·合理的八次序翻滚转位方案第70-71页
   ·十六次序翻滚的双轴转位方案研究第71-83页
     ·十六次序翻滚转位方案的提出第72-74页
     ·十六次序转位运动中的IMU姿态分析第74-76页
     ·十六次序转位方案的仿真结果及分析第76-83页
   ·十六次序转位方案的进一步探讨第83-86页
     ·十六次序转位方案中的磁场抵消问题第83-84页
     ·十六次序转位方案的变换和改进第84-85页
     ·实现十六次序转位方案的转轴数目第85-86页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四章 旋转式系统双轴原理样机的设计与实现第87-116页
   ·双轴原理样机的总体结构方案第87-88页
   ·原理样机系统中元器件的构成第88-95页
     ·惯性元件的构成及性能测试第88-90页
     ·导航计算机的构成第90-92页
     ·直流力矩电动机的选择第92-94页
     ·导电滑环及测角元件的考虑第94页
     ·四频激光陀螺的配套电路第94-95页
   ·原理样机的机械结构设计与实现第95-102页
     ·系统机械结构的设计过程第95-97页
     ·惯性测量本体的设计第97-98页
     ·原理样机的轴系设计第98-102页
   ·转动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实现第102-108页
     ·转动控制系统的方案第102-103页
     ·控制电路的硬件结构第103-105页
     ·控制电路的设计要点第105-106页
     ·控制电路中控制程序的设计第106-108页
   ·测角电路的设计与实现第108-114页
     ·测角电路的工作原理第108-109页
     ·测角电路的硬件设计第109-111页
     ·测角电路与导航计算机的接口设计第111-113页
     ·测角电路的性能测试及结果第113-114页
   ·本章小结第114-116页
第五章 四频激光陀螺旋转式系统的标定试验研究第116-138页
   ·激光陀螺惯性测量组合的标定模型分析第116-123页
     ·参考系与安装误差第116-118页
     ·惯性元件的简化输出模型第118-119页
     ·分立标定的数学模型及精度分析第119-123页
   ·基于方程解算的激光陀螺IMU标定方法探讨第123-129页
     ·标定用参考系的建立第124页
     ·基于方程解算的标定原理推导第124-126页
     ·标定的过程和步骤总结第126-127页
     ·标定的精度讨论第127-128页
     ·本节小结第128-129页
   ·可倾式速率位置转台上的标定试验研究第129-133页
     ·参考系及转台姿态的确定第129-130页
     ·无调平情况下的加速度计的标定方法第130-132页
     ·四频激光陀螺IMU的标定及试验结果第132-133页
   ·其它误差参数的数值拟合及补偿第133-136页
     ·加速度计二阶非线性系数的估算第134-135页
     ·磁场引起四频激光陀螺漂移的数值拟和第135-136页
   ·本章小结第136-138页
第六章 旋转式惯导系统初始对准方法的研究与实现第138-156页
   ·惯导系统大方位失准角下的初始对准探讨第138-146页
     ·惯导系统的大方位失准角下的ψ角误差方程第138-139页
     ·静基座下大方位失准角的φ角误差方程第139-142页
     ·大方位失准角度下的初始对准过程分析与方案第142-145页
     ·大方位失准角下初始对准的试验结果第145-146页
     ·本节小结第146页
   ·惯导系统多位置对准及测漂方法的研究第146-156页
     ·卡尔曼滤波对准的原理与方法第147-149页
     ·可观测性及多位置对准问题第149-150页
     ·多位置对准测漂的仿真结果及分析第150-153页
     ·对准测漂的试验结果第153-155页
     ·本节小结第155-156页
第七章 双轴原理样机的导航试验及分析第156-177页
   ·双轴转位运动下的导航试验第156-159页
     ·双轴试验的方式第156-157页
     ·双轴试验的结果第157-159页
   ·单轴和静止的对比性导航试验第159-163页
     ·对比性试验的方式第159页
     ·单轴和静止导航试验结果第159-163页
   ·试验结果的精度分析及比较第163-165页
   ·试验系统的误差分析第165-168页
     ·影响系统误差的因素分析第165-166页
     ·漂移引起的导航误差分析第166-168页
   ·试验系统的仿真分析第168-176页
     ·理想状态下的双轴导航试验第168-169页
     ·实测漂移数据的导航仿真分析第169-170页
     ·转停时间对导航精度的影响第170-176页
   ·本章小结第176-177页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第177-182页
   ·本文工作的总结第177-178页
     ·原理样机直接相关的工作第177页
     ·旋转惯导系统理论和技术的基础研究第177-178页
   ·本文的结论与创新第178-180页
     ·主要结论与创新第178-179页
     ·次要结论与创新第179页
     ·其它结论与创新第179-180页
   ·未来研究的展望第180-182页
致谢第182-183页
参考文献第183-189页
作者攻博期间发表或录用的学术论文第189-190页
附录A 四频激光陀螺的稳频程序第190-196页
附录B LMD18245的工作原理第196-199页
附录C 转动控制电路的原理图第199-200页
附录D 转动控制电路的控制程序第200-202页

论文共2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活性二氧化钛光催化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下一篇:基于ARM9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