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3页 |
(一) 论文选题的意义 | 第9-10页 |
1、理论意义 | 第9页 |
2、现实意义 | 第9-10页 |
(二) 目前学界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三) 论文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11-12页 |
1、研究目标 | 第11-12页 |
2、研究内容 | 第12页 |
(四)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一、马克思“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思想的提出及其背景 | 第13-19页 |
(一) 马克思“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思想的提出 | 第13-15页 |
(二) 马克思关于“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思想提出的背景 | 第15-19页 |
1、社会历史背景 | 第15-16页 |
2、理论渊源 | 第16-19页 |
二、马克思“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思想的哲学解读 | 第19-31页 |
(一) “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的含义 | 第19-22页 |
1、人是目的 | 第19-20页 |
2、人是手段 | 第20-21页 |
3、人是目的与手段的有机统一 | 第21-22页 |
(二) 马克思“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思想的出发点是现实的个人 | 第22-24页 |
(三) 马克思“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 | 第24-28页 |
1、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 | 第25-27页 |
2、人的全面发展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 第27-28页 |
(四) 马克思“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思想与人的价值 | 第28-31页 |
1、人的自我价值 | 第28-29页 |
2、人的社会价值 | 第29页 |
3、人的价值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 第29-31页 |
三、马克思“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思想的现实意义 | 第31-39页 |
(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 第31-34页 |
1、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目标 | 第31-32页 |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条件和实现途径 | 第32-34页 |
(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依赖于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 | 第34-35页 |
1、人民群众是创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物质财富的主体力量 | 第34页 |
2、人民群众是创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神财富的主体力量 | 第34-35页 |
3、人民群众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社会变革的主体力量 | 第35页 |
(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 | 第35-39页 |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集体主义价值观作为指导 | 第36页 |
2、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内容 | 第36-37页 |
3、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正确处理社会矛盾 | 第37-39页 |
注释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