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导言 | 第7-9页 |
一 宋朝刑事政策的基本特点 | 第9-25页 |
(一) 道德要求“宽”,治国需要“严” | 第9-12页 |
1. 历史传统、道德层面:以宽为本 | 第9-10页 |
2. 治国实践层面:执法需“严” | 第10-12页 |
(二) 法律形式“严”,法律适用“宽” | 第12-18页 |
1. 法律形式的“严” | 第12-13页 |
2. 执法层面的“宽” | 第13-18页 |
(三) 阶段性局部性的“严”,全局性整体性的“宽” | 第18-20页 |
1. 阶段性局部性的“严” | 第18-19页 |
2. 全局性整体性的“宽” | 第19-20页 |
(四) 宋朝刑事政策的基本特点:“以宽为本,严以济宽” | 第20-25页 |
1. 宋朝的刑事政策是对官宽、对民严吗? | 第20-22页 |
2. 对学术界其他一些观点的质疑 | 第22-25页 |
二 宋朝刑事政策的形成背景 | 第25-41页 |
(一) 宋朝刑事政策的指导思想 | 第25-27页 |
(二) 统治阶层努力实践“宽缓”的刑事政策 | 第27-32页 |
1. 皇帝身体力行 | 第27-29页 |
2. 士大夫积极落实 | 第29-31页 |
3. 朱熹的严刑主张不是主流 | 第31-32页 |
(三) 刑事政策的基础:政治、社会、经济和司法制度 | 第32-41页 |
1. 皇权受到限制 | 第32-37页 |
2. 合理的社会制度,使社会清明和谐,持续稳定 | 第37-38页 |
3. 繁荣的市场,强大的国力,良好的治安 | 第38页 |
4. 有素质的法官,健全的法律 | 第38-41页 |
三 宋朝刑事政策的利弊 | 第41-48页 |
(一) 宋朝刑事政策的积极作用 | 第41-43页 |
1.宽缓的刑事政策使宋朝人才辈出,学术繁荣,科技发达 | 第41-42页 |
2.严惩贪赃,使政治清明 | 第42页 |
3.严本宽济的刑事政策有利于社会的“和谐” | 第42-43页 |
(二) 宋朝刑事政策的消极作用 | 第43-45页 |
1.过于宽大,特别是对于高官过于宽大,丧失了法律的威慑性 | 第43-44页 |
2.“宽缓”多来自于“法外”,使法制遭到破坏 | 第44-45页 |
3.局部暂时的“严” 和过分的“宽”都突破必要限度 | 第45页 |
(三) 宋朝刑事政策对现实社会的借鉴意义 | 第45-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表的论文 | 第52-53页 |
详细摘要 | 第53-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