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司法制度论文

大调解机制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前言第8-9页
第一章 大调解机制概况第9-18页
 一、两则案例第9-10页
 二、大调解的组织机构第10-12页
  (一) 大调解组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络格局第10-11页
  (二) 乡镇社会矛盾调处中心的职责及人员组成第11-12页
 三、大调解的运行流程第12-13页
  (一) 规范的运行流程图第12页
  (二) 调处中心的工作原则第12-13页
  (三) 案件分流处理及期限第13页
 四、大调解机制的特点第13-18页
  (一) 调解资源有效整合第13-14页
  (二) 调解方式更加主动第14-15页
  (三) 调解方法更加多样第15-17页
  (四) 调解程序更加规范第17页
  (五) 调解范围扩大第17-18页
第二章 大调解机制的产生背景及原因分析第18-26页
 一、转型时期社会矛盾纠纷的新特点第18-19页
 二、转型时期人民调解遭遇困境第19-21页
  (一) 社会结构及纠纷解决需求的变化呼唤人民调解组织形式的演变第19-20页
  (二)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要求调解资源的整合及合理配置第20页
  (三) 人民调解组织建设亟待完善第20-21页
 三、大调解的优势第21-26页
  (一) 权威性第21-23页
  (二) 效率性第23-26页
第三章 大调解机制的运行现状分析第26-33页
 一、“大调解”的性质第26-27页
 二、“大调解”协议的效力第27-29页
  (一) 大调解协议与人民调解协议的衔接第28-29页
  (二) 大调解协议与法院调解协议的衔接第29页
 三、关于诉讼与大调解的衔接第29-30页
  (一) 人员互动上的对接第29-30页
  (二) 诉讼程序上的对接第30页
 四、关于大调解的管理体制和组织网络第30页
  (一) 管理体制不够顺畅第30页
  (二) 组织网络不够健全第30页
 五、关于调解人员素质和经费保障第30-31页
  (一) 队伍素质不过硬第31页
  (二) 经费保障不到位第31页
 六、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建构第31-33页
  (一) 尽可能利用现有的本土资源第31-32页
  (二) 建立起多种纠纷解决机制之间的协调和互动体系第32-33页
结语第33-34页
参考文献第34-37页
后记第37页

论文共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Web应用安全研究
下一篇:基于遥感技术的南京市浦口区土地利用现状变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