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22页 |
·α-半乳糖苷酶的概念 | 第9-12页 |
·α-半乳糖苷酶的来源 | 第9页 |
·α-半乳糖苷酶的生理意义 | 第9-10页 |
·α-半乳糖苷酶的酶学性质 | 第10-11页 |
·α-半乳糖苷酶的分类 | 第11-12页 |
·α-半乳糖苷酶的应用领域与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α-半乳糖苷酶的应用领域 | 第12-14页 |
·α-半乳糖苷酶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外源基因表达系统 | 第15-21页 |
·原核生物的表达系统 | 第15-16页 |
·真核生物的表达系统 | 第16-21页 |
·酸性磷酸酶的概念 | 第21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第二章 α-半乳糖苷酶基因的克隆 | 第22-34页 |
·材料 | 第22-23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22页 |
·引物合成 | 第22页 |
·试剂盒、工具酶和生化试剂 | 第22-23页 |
·方法 | 第23-27页 |
·Geobacillus属的菌株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3页 |
·α-半乳糖苷酶基因组DNA片段的扩增 | 第23-24页 |
·酶切 | 第24页 |
·DNA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24页 |
·玻璃奶法纯化回收DNA片段 | 第24-25页 |
·连接 | 第25页 |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5页 |
·质粒DNA的转化 | 第25-26页 |
·筛选重组子 | 第26页 |
·碱法少量快速抽提质粒DNA | 第26页 |
·α-半乳糖苷酶序列测定、同源性比较 | 第26-27页 |
·结果 | 第27-32页 |
·α-半乳糖苷酶基因的扩增 | 第27-28页 |
·α-半乳糖苷酶基因的测序结果及编码序列分析 | 第28-29页 |
·α-半乳糖苷酶基因推测氨基酸序列信号肽的预测 | 第29-30页 |
·α-半乳糖苷酶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比较分析 | 第30-32页 |
·讨论 | 第32-34页 |
第三章 α-半乳糖苷酶基因的异源表达 | 第34-51页 |
·材料 | 第34-35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34页 |
·引物合成 | 第34页 |
·试剂盒、工具酶和生化试剂 | 第34页 |
·培养基 | 第34-35页 |
·实验仪器 | 第35页 |
·方法 | 第35-43页 |
·质粒DNA的大量提取 | 第35-36页 |
·真核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6页 |
·质粒DNA的处理 | 第36-37页 |
·,酵母感受态的制备 | 第37页 |
·酵母细胞的转化 | 第37页 |
·转化子的筛选 | 第37-38页 |
·目的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检测 | 第38页 |
·发酵罐水平重组酵母的高细胞密度发酵 | 第38-39页 |
·重组α-半乳糖酶的纯化 | 第39页 |
·粗酶液的制备 | 第39-40页 |
·HiTrap Q Sepharose XL层析 | 第40页 |
·酶活性测定 | 第40页 |
·α-半乳糖苷酶的最适pH测定 | 第40页 |
·α-半乳糖苷酶的反应最适温度 | 第40页 |
·SDS-PAGE | 第40-42页 |
·非变性PAGE | 第42页 |
·活性染色 | 第42-43页 |
·结果 | 第43-48页 |
·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与鉴定 | 第43-44页 |
·α-gal-g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 第44-45页 |
·α-半乳糖苷酶的活性染色 | 第45页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5-47页 |
·发酵罐水平α-半乳糖苷酶的表达 | 第47页 |
·粗酶酶学性质的初步鉴定 | 第47-48页 |
·讨论 | 第48-51页 |
第四章 高温酸性磷酸酶acp基因的克隆与功能鉴定 | 第51-60页 |
·材料 | 第51页 |
·菌株 | 第51页 |
·试剂盒、工具酶和生化试剂 | 第51页 |
·方法 | 第51-53页 |
·基因操作 | 第51页 |
·引物设计和PCR扩增 | 第51-52页 |
·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52页 |
·序列分析 | 第52页 |
·acp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 第52-53页 |
·酸性磷酸酶活性的测定 | 第53页 |
·结果 | 第53-58页 |
·acp基因的扩增 | 第53页 |
·acp基因的测序结果及编码序列分析 | 第53-54页 |
·ACPase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比较分析 | 第54-56页 |
·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与鉴定 | 第56-57页 |
·acp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 第57-58页 |
·ACPase酶活的检测 | 第58页 |
·讨论 | 第58-6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0-62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9页 |
缩略语表 | 第69-7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详细摘要 | 第72-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