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原县耕地分等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引言 | 第10-14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国外农用地评价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我国农用地评价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2 农用地分等的理论依据和方法 | 第14-17页 |
·农用地分等的理论依据 | 第14-15页 |
·农用地分等的原则 | 第15-16页 |
·农用地分等方法 | 第16-17页 |
3 三原县耕地分等 | 第17-39页 |
·三原县概况 | 第17-20页 |
·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及耕地分布概况 | 第17-18页 |
·自然状况 | 第18-20页 |
·社会经济状况 | 第20页 |
·资料来源 | 第20-21页 |
·图件资料 | 第20页 |
·文字资料 | 第20-21页 |
·三原县分等总体技术方案 | 第21页 |
·因素法 | 第21-32页 |
·因素法分等技术方案 | 第21-25页 |
·划分分等单元 | 第25-26页 |
·自然等指数计算及自然质量等别划分 | 第26-28页 |
·利用等指数计算及利用等别划分 | 第28-30页 |
·经济等指数计算及经济等别划分 | 第30-32页 |
·样地法 | 第32-39页 |
·样地法概述及分等技术方案 | 第32-33页 |
·选取样地及划分分等单元 | 第33-34页 |
·耕地自然质量加(减)分规则表的制定 | 第34-35页 |
·自然等指数计算及自然质量等别划分 | 第35-36页 |
·利用等指数计算及利用等别划分 | 第36-38页 |
·经济等指数计算及经济等别划分 | 第38-39页 |
4 结果分析及最终等别的确定 | 第39-46页 |
·因素法和样地法分等结果比较分析 | 第39-41页 |
·可靠性分析 | 第39-40页 |
·单元重叠率分析 | 第40-41页 |
·三原县耕地等别的确定 | 第41-46页 |
·三原县耕地自然质量等别 | 第42-43页 |
·三原县耕地利用等别 | 第43-44页 |
·三原县耕地经济等别 | 第44-46页 |
5 结论 | 第46-48页 |
·因素法和样地法分等结果一致性较好 | 第46页 |
·自然质量等 | 第46页 |
·利用等 | 第46页 |
·经济等 | 第46页 |
·土地质量总体分布规律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
附图 | 第53-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