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1-33页 |
第一节 乌头属植物的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 乌头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 | 第11-14页 |
·多糖 | 第11-12页 |
·蛋白质 酶 氨基酸 | 第12页 |
·有机酸 有机碱 | 第12-13页 |
·挥发油 | 第13页 |
·微量元素 | 第13-14页 |
·生物碱 | 第14页 |
2 临床应用 | 第14-16页 |
·风湿痹痛 | 第14-15页 |
·抗肿瘤 | 第15页 |
·寒盛之痈疽肿痛 | 第15页 |
·治疗关节炎 | 第15-16页 |
·其它应用 | 第16页 |
3 毒性 | 第16-17页 |
第二节 生物碱的研究进展 | 第17-33页 |
1 生物碱的定义及来源 | 第17页 |
2 生物碱的性质 | 第17-22页 |
·共性 | 第17-18页 |
·生物碱的分类 | 第18页 |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 第18-22页 |
·毒性 | 第22页 |
3 生物碱的提取分离及测定 | 第22-28页 |
·传统提取方法 | 第22-24页 |
·新技术的采用 | 第24-26页 |
·生物碱的纯化方法 | 第26-28页 |
4 生物碱的分析方法 | 第28-31页 |
·总乌头生物碱含量的测定 | 第28-29页 |
·乌头碱含量的测定 | 第29-30页 |
·酯型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 第30页 |
·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 第30-31页 |
5 生物碱的研究应用及发展方向 | 第31-33页 |
第二章 研究报告 | 第33-53页 |
第一节 铁牛七中生物碱提取工艺研究 | 第33-42页 |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33-34页 |
·主要仪器 | 第33-34页 |
·色谱条件 | 第34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34页 |
2 实验 | 第34-37页 |
·乌头碱的结构式 | 第35页 |
·酸性染料比色法的基本原理 | 第35页 |
·因素水平的确定 | 第35-36页 |
·pH 5.4±0.1溴甲酚绿的配制 | 第36页 |
·最大波长的确定 | 第36页 |
·铁牛七中生物碱的提取 | 第36页 |
·总生物碱含量的测定 | 第36页 |
·乌头碱含量的测定 | 第36-37页 |
3 结果 | 第37-40页 |
·酸性染料比色法得总碱含量测定的标准曲线为 | 第37页 |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 第37页 |
·提取溶剂的进一步优化 | 第37页 |
·单次提取最佳条件的考察 | 第37页 |
·提取次数的确定 | 第37-40页 |
4 含量的测定 | 第40-41页 |
5 讨论 | 第41页 |
6 结论 | 第41-42页 |
第二节 PDA-HPLC同时测定4种乌头属中药材中的三种二萜生物碱 | 第42-53页 |
1 实验部分 | 第43-44页 |
·三种生物碱的结构式 | 第43页 |
·实验药材 | 第43页 |
·对照品和试剂来源 | 第43-44页 |
·主要仪器 | 第44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4-46页 |
·色谱条件 | 第44页 |
·对照品储备液的制备 | 第44-45页 |
·工作和控制样品溶液的制备 | 第45页 |
·校准曲线的建立 | 第45页 |
·色谱方法有效性的考察 | 第45-46页 |
3 结果和讨论 | 第46-51页 |
·色谱条件的优化 | 第46-47页 |
·方法性能的考察 | 第47-48页 |
·不同药材中三种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 | 第48-51页 |
4 结论 | 第51-53页 |
总结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