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金融法论文

论证券结算信用风险控制之法律构造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导言第9-17页
 (一) 选题缘起第9-10页
 (二) 国内外研究状况与文献综述第10-14页
  1. 国内研究状况与文献综述第10-12页
  2. 国外研究状况与文献综述第12-14页
 (三) 主要研究方法第14页
 (四) 关键术语的界定第14-17页
一、证券结算信用风险的背景:证券的持有与结算体制第17-24页
 (一) 证券的登记、托管与持有第17-20页
  1. 证券登记及登记机构第17-18页
  2. 证券托管和存管第18-19页
  3. 证券的直接持有与间接持有第19-20页
 (二) 二级结算体制第20-22页
 (三) 中国证券持有与结算体制的基本定位第22-24页
  1. 直接持有为主,间接持有为辅第22-23页
  2. 结算层次不对称,资金和证券结算对手不一致第23-24页
二、证券结算信用风险及其控制制度第24-33页
 (一) 证券结算中的风险第24-26页
  1. 来自结算对手方的风险第25页
  2. 来自结算系统运作环境方面的风险第25-26页
  3. 系统性风险第26页
 (二) 我国证券结算中的信用风险第26-28页
  1. 我国结算信用风险的产生第26-27页
  2. 我国结算信用风险的现状第27-28页
 (三) 主要国家(地区)的结算信用风险控制法律制度第28-29页
 (四) 我国的结算信用风险控制法律制度第29-33页
三、证券结算信用风险的事前控制:结算参与人管理制度第33-37页
 (一) 结算参与人准入制度第33-34页
 (二) 结算参与人风险管理制度第34-37页
四、证券结算信用风险控制的主要制度第37-53页
 (一) 共同对手方制度:结算信用风险控制的独特设计第37-44页
  1. 共同对手方制度的基本原理第37-40页
  2. 境外市场的共同对手方法律制度第40-42页
  3. 我国共同对手方制度的现状第42-43页
  4. 我国的相关规定及完善建议第43-44页
 (二) 货银对付制度:结算信用风险控制之核心第44-49页
  1. 货银对付制度的基本原理第45页
  2. 货银对付制度的基本模式第45-46页
  3. 我国货银对付制度的现状第46-48页
  4. 我国的相关规定及完善建议第48-49页
 (三) 交收担保制度:证券结算顺利进行的法律保障第49-53页
  1. 交收担保制度的基本原理第49-50页
  2. 境外市场的交收担保制度第50页
  3. 我国交收担保制度的现状第50-51页
  4. 我国的相关规定及改进建议第51-53页
五、证券结算信用风险的实际应对:结算参与人违约和破产时的处置方法第53-61页
 (一) 结算机构处置交收违约的法律手段第53-57页
  1. 交收违约处置的一般做法第53-55页
  2. 我国的相关规定及改进建议第55-57页
 (二) 结算参于人破产与结算财产履约优先原则第57-61页
  1. 结算财产不得被强制执行的原因第57-58页
  2. 我国结算财产司法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第58-59页
  3. 我国的相关规定及完善建议第59-61页
结语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6页
后记第66-67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67-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资本约束条件下多元化融资模式研究
下一篇:高科技园区的区域创新网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