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3页 |
·概述 | 第12页 |
·边坡稳定性的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边坡稳定性分析发展动态 | 第13-15页 |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 第15-19页 |
·隧道洞口段边坡稳定性的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本文的研究目的、内容、技术路线 | 第20-23页 |
·研究目的 | 第20-21页 |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第2章 隧道边仰坡破坏机理、特征研究 | 第23-45页 |
·影响隧道边仰坡稳定性的基本因素 | 第23-32页 |
·岩体结构的影响 | 第23-25页 |
·地应力的影响 | 第25-27页 |
·工程施工的影响 | 第27-28页 |
·其他因素的影响 | 第28-32页 |
·隧道边仰坡破坏机理研究 | 第32-35页 |
·边坡破坏模式 | 第35-39页 |
·破坏模式原理 | 第36页 |
·不同破坏模式的讨论 | 第36-39页 |
·隧道洞口边仰坡破坏模式 | 第39-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3章 隧道边仰坡稳定性判定方法和洞口段控制技术研究 | 第45-60页 |
·隧道边仰坡稳定性的判定方法研究 | 第45-49页 |
·基于现场监测数据的隧道边仰坡沉降过程分析 | 第45-47页 |
·边坡稳定性分析过程 | 第47-48页 |
·隧道边仰坡稳定性判定 | 第48-49页 |
·隧道的不同进洞方式对隧道边仰坡的影响研究 | 第49-55页 |
·隧道的不同进洞方式分析 | 第49-50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50-51页 |
·结果分析 | 第51-55页 |
·隧道边仰坡的防护措施研究 | 第55-59页 |
·隧道边仰坡防护措施分析 | 第56-57页 |
·边坡各沉降阶段出现破坏的不同处理措施 | 第57-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4章 隧道洞口边仰坡监测技术研究 | 第60-81页 |
·概述 | 第60页 |
·边仰坡监控量测 | 第60-70页 |
·洞口段监测项目的研究分析 | 第60-66页 |
·隧道边仰坡稳定性监测级别的划分 | 第66-68页 |
·监测断面和测点布置的分析 | 第68-70页 |
·边仰坡测点监测报警指标分析 | 第70-80页 |
·报警指标的确定 | 第70-79页 |
·工程实例 | 第79-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5章 工程实例分析 | 第81-107页 |
·工程概况 | 第81-82页 |
·监测曲线类型分析 | 第82-85页 |
·基于监测数据的优化反分析 | 第85-89页 |
·隧道参数有限元优化反分析理论 | 第85-86页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86-87页 |
·施工动态模拟 | 第87-89页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89页 |
·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 | 第89-105页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90-95页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95-105页 |
·本章小结 | 第105-107页 |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 第107-109页 |
·结论 | 第107-108页 |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第108-109页 |
致谢 | 第109-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14页 |
附录 部分隧道边仰坡测点位移-时间实测曲线图 | 第114-117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