蓖麻不同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和性状遗传表现的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引言 | 第8-15页 |
| ·蓖麻概述 | 第8页 |
| ·蓖麻油的研究利用价值 | 第8-9页 |
| ·关于蓖麻有性杂交及杂种优势的研究成果 | 第9-10页 |
| ·蓖麻雌性系 | 第10-12页 |
| ·蓖麻雌性系的类型 | 第10-11页 |
| ·我国蓖麻雌性系的研究与应用 | 第11-12页 |
| ·同工酶技术 | 第12-13页 |
| ·分子标记技术 | 第13-14页 |
| ·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SSR)标记技术原理 | 第13-14页 |
| ·ISSR 分子标记技术的特点 | 第14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 2 蓖麻农艺性状的比较 | 第15-27页 |
| ·杂种优势的测定 | 第15-2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5-16页 |
| ·杂种优势的结果与分析 | 第16-19页 |
| ·讨论 | 第19-20页 |
| ·农艺性状评价与相关分析 | 第20-27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0页 |
| ·试验方法 | 第20页 |
| ·性状与产量相关的结果与分析 | 第20-26页 |
| ·讨论 | 第26-27页 |
| 3 蓖麻过氧化物同工酶(POD)酶谱分析 | 第27-3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7-29页 |
| ·供试材料 | 第27-28页 |
| ·过氧化物同工酶的实验方法 | 第28-29页 |
| ·过氧化物同工酶(POD)结果与分析 | 第29-32页 |
| ·304 与各个父本组合的POD 同工酶酶谱分析 | 第29-30页 |
| ·312 与各个父本的组合的 POD 同工酶分析 | 第30-32页 |
| ·讨论 | 第32页 |
| 4 蓖麻 ISSR 分子标记分析 | 第32-4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2-33页 |
| ·试验材料 | 第32页 |
| ·研究方法 | 第32-3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3-39页 |
| ·蓖麻基因组 DNA 的提取 | 第33-34页 |
| ·蓖麻 ISSR 反应体系的优化 | 第34-36页 |
| ·蓖麻有性杂交后代 ISSR 分子标记图谱分析 | 第36-39页 |
| ·讨论 | 第39-41页 |
| ·基因组 DNA 的提取 | 第39-40页 |
|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 第40页 |
| ·ISSR 引物扩增多态性 | 第40页 |
| ·POD 和ISSR 分子标记的分析 | 第40-41页 |
| 5 结论 | 第41-42页 |
| ·蓖麻不同雌性系的农艺性状评价与相关分析 | 第41页 |
| ·蓖麻杂种优势分析 | 第41页 |
| ·过氧化物同工酶(POD) | 第41页 |
| ·ISSR 分子标记 | 第41-42页 |
| 致谢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 附录 | 第47-49页 |
| 作者简介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