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8-11页 |
一、唐代“和离”制度的渊源 | 第11-17页 |
(一) 唐代和离制度的历史渊源 | 第11-14页 |
(二) 唐代和离制度的法律规定 | 第14-17页 |
二、唐代“和离”制度设置的基础 | 第17-23页 |
(一) 唐代和离制度设置的思想基础 | 第17-19页 |
(二) 唐代和离制度设置的社会基础 | 第19-23页 |
三、唐代“和离”制度的内容 | 第23-38页 |
(一) 唐代和离与七出、义绝之间的关系 | 第23-27页 |
(二) 唐代“和离”制度的程序 | 第27-33页 |
(三) 唐代“和离”制度的法律效果 | 第33-36页 |
(四) 唐代和离限制适用的情形 | 第36-38页 |
四、唐代“和离”制度的评价 | 第38-43页 |
(一) 和离给予了女方与男方相对同等的离婚表达权 | 第38-39页 |
(二) 唐代对官员和离的法律限制是古代重点治吏思想的体现 | 第39-40页 |
(三) 和离后子留夫家,妻归本宗的后果与古代农业社会妇从夫居的特点有关 | 第40-41页 |
(四) 实际执行中对和离的限制反映了唐代礼律结合、维护家族利益的特点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