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一 文献综述 | 第10-23页 |
| ·玉米耐旱研究 | 第10-14页 |
| ·玉米耐旱的形态结构 | 第10-11页 |
| ·玉米耐旱胁迫中的保护酶类 | 第11-13页 |
| ·玉米水分胁迫应答基因的研究状况 | 第13-14页 |
| ·水分胁迫应答基因的表达调控 | 第14-18页 |
| ·启动子 | 第15页 |
| ·转录水平调控 | 第15-17页 |
| ·转录后水平调控 | 第17页 |
| ·水分胁迫的信号转导 | 第17-18页 |
| ·GST-1在植物中的研究进展 | 第18-22页 |
| ·GSTs在细胞中的功能 | 第18-20页 |
| ·GST基因的表达调控 | 第20-21页 |
| ·植物GSTs与逆境反应 | 第21-22页 |
|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2-23页 |
| 二 材料与方法 | 第23-27页 |
| ·材料 | 第23-24页 |
| ·试验材料 | 第23页 |
| ·酶及试剂 | 第23页 |
| ·载体、菌株与抗生素 | 第23-24页 |
| ·方法 | 第24-25页 |
| ·18-599M的田间耐旱鉴定 | 第24-25页 |
| ·18-599M与对照18-599的SSR水平差异分析 | 第25页 |
| ·GST-1的exon Ⅰ,exon Ⅱ克隆 | 第25-27页 |
| ·引物序列 | 第25-26页 |
| ·GST-1的exon Ⅰ,exon Ⅱ的PCR反应体系及程序 | 第26页 |
| ·测序及分析 | 第26-27页 |
| 三 结果与分析 | 第27-35页 |
| ·突变后代耐旱性鉴定及农艺性状观察 | 第27-30页 |
| ·18-599M与对照18-599的耐旱性比较及主要农艺性状观察 | 第27-29页 |
| ·18-599M的耐旱系数与耐旱指数 | 第29-30页 |
| ·18-599M与18-599的SSR比较分析 | 第30-31页 |
| ·18-599M和18-599的GST-1序列比对 | 第31-35页 |
| ·exon Ⅰ | 第31-32页 |
| ·exon Ⅱ | 第32-35页 |
| 四 讨论 | 第35-39页 |
| ·玉米耐旱鉴定中指标选择及水分胁迫时期确定 | 第35-36页 |
| ·SSR分析确定突变体在DNA水平的突变 | 第36-37页 |
| ·GST-1与玉米水分胁迫的关系 | 第37-38页 |
| ·后续研究建议 | 第38-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6页 |
| 致谢 | 第46-47页 |
| 附录 | 第47-4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