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电声技术和语音信号处理论文--语音信号处理论文--语音识别与设备论文

说话人识别中提高GMM性能方法的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3页
 §1.1 自动语音识别发展概述第11-12页
 §1.2 文本无关说话人识别第12-13页
 §1.3 说话人识别技术最新进展第13-15页
 §1.4 基于GMM说话人识别的一些问题第15-18页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8-19页
 §1.6 国内外研究背景第19-21页
 §1.7 论文内容的安排第21-23页
第二章 基于高斯混合模型的说话人识别系统第23-35页
 §2.1 引言第23页
 §2.2 说话人识别基本过程第23-24页
 §2.3 Mel倒谱参数第24-26页
 §2.4 高斯混合模型第26-28页
 §2.5 模型参数估计第28-31页
  §2.5.1 最大似然准则第28-29页
  §2.5.2 最大似然估计第29-31页
 §2.6 对角协方差假设第31-32页
 §2.7 实验与讨论第32-34页
  §2.7.1 数据库描述第32页
  §2.7.2 混合度对识别率的影响第32-33页
  §2.7.3 训练集大小的影响第33-34页
  §2.7.4 测试语音长度的影响第34页
 §2.8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参数共享与协方差直接估计第35-53页
 §3.1 引言第35-36页
 §3.2 特征矢量相关性分析第36-38页
 §3.3 采用全矩阵形式协方差的GMM第38-40页
 §3.4 共享全协方差矩阵的GMM第40-42页
  §3.4.1 共享全协方差矩阵第40-41页
  §3.4.2 参数估计第41-42页
 §3.5 相关系数矩阵共享的GMM第42-45页
  §3.5.1 相关系数矩阵第42-43页
  §3.5.2 相关系数矩阵共享第43-45页
 §3.6 高斯成分分类算法第45-48页
  §3.6.1 度量协方差矩阵相似性的距离测度第45-47页
  §3.6.2 分层聚类树第47-48页
 §3.7 实验结果与比较第48-51页
  §3.7.1 数据库描述第48-49页
  §3.7.2 全方差矩阵GMM系统第49页
  §3.7.3 共享协方差矩阵系统性能实验与比较第49-50页
  §3.7.4 共享相关系数矩阵系统性能实验与比较第50-51页
 §3.8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四章 基于模型的分类子空间解相关方法第53-75页
 §4.1 引言第53-54页
 §4.2 特征空间线性解相关第54-60页
  §4.2.1 主成分分析(PCA)第54-56页
  §4.2.2 线性区分性分析(LDA)第56-58页
  §4.2.3 特征空间解相关第58-59页
  §4.2.4 特征矢量空间中线性解相关的困难第59-60页
 §4.3 模型子空间线性解相关第60-67页
  §4.3.1 基于模型的子空间解相关方法第60-64页
  §4.3.2 基于分类的线性变换阵共享第64-67页
 §4.4 与其他模型解相关方法的比较第67-70页
  §4.4.1 最大似然线性变换(MLLT)第67-69页
  §4.4.2 半绑定的协方差矩阵(Semi-Tied Covariance)第69-70页
 §4.5 基于线性变换矩阵的距离测度第70-71页
 §4.6 实验结果与比较第71-74页
  §4.6.1 基于模型的子空间解相关与基准系统性能比较第71-73页
  §4.6.2 模型空间解相关与特征空间解相关的比较分析第73-74页
 §4.7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五章 共享相关系数矩阵GMM的自适应第75-93页
 §5.1 引言第75-76页
 §5.2 统一背景模型框架第76-77页
 §5.3 GMM模型参数的MAP估计第77-84页
  §5.3.1 参数估计第77-79页
  §5.3.2 简化的参数估计公式第79-81页
  §5.3.3 UBM-MAP-GMM的实现第81-83页
  §5.3.4 基于UBM-MAP-GMM的优势第83-84页
 §5.4 相关系数矩阵共享的模型自适应第84-87页
  §5.4.1 特征矢量各维相关性分析第84-85页
  §5.4.2 相关关系矩阵共享的MAP自适应第85-87页
 §5.5 实验与讨论第87-92页
  §5.5.1 衡量说话人确认性能的指标第87-90页
  §5.5.2 数据库描述第90页
  §5.5.3 基准系统性能第90-91页
  §5.5.4 相关系数矩阵共享UBM-MAP-GMM系统性能第91-92页
 §5.6 本章小结第92-93页
第六章 超音段信息提取第93-109页
 §6.1 引言第93-94页
 §6.2 基于短时分析的基音参数第94-99页
  §6.2.1 基音周期的提取第94-96页
  §6.2.2 基音周期用于说话人识别第96-97页
  §6.2.3 噪声污染对基音提取的影响第97-98页
  §6.2.4 基于短时基音周期特征参数矢量第98-99页
 §6.3 基于基音轨迹的超音段信息第99-102页
  §6.3.1 固定窗长分段的超音段信息提取第100-102页
  §6.3.2 自然分段的超音段信息提取第102页
 §6.4 超音段信息参数的相关性分析第102-103页
 §6.5 实验分析与讨论第103-106页
  §6.5.1 超音段参数与短时音源参数的比较第103-106页
  §6.5.2 融合系统的话者确认性能第106页
 §6.6 本章小结第106-109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09-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18页
发表或录用论文第118-119页
致谢第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组合生物膜法处理分散式生活污水研究
下一篇:高锌日粮防制仔猪早期断奶应激综合征的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