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37页 |
·植物抗旱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 第13-28页 |
·抗旱相关基因的功能分类 | 第13页 |
·调控性抗旱相关基因 | 第13-19页 |
·功能性抗旱相关基因 | 第19-28页 |
·展望 | 第28页 |
·梭梭抗旱性研究现状 | 第28-33页 |
·形态结构与梭梭抗旱性的关系 | 第29-30页 |
·生理特征与梭梭抗旱性的关系 | 第30-33页 |
·关于梭梭抗旱分子机理的认识 | 第33页 |
·cDNA-AFLP技术应用现状 | 第33-35页 |
·cDNA-AFLP技术的原理与方法 | 第34页 |
·cDNA-AFLP技术的特点 | 第34-35页 |
·cDNA-AFLP技术的应用 | 第35页 |
·研究意义与必要性 | 第35页 |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35-37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7-48页 |
·材料 | 第37-38页 |
·试验材料 | 第37-38页 |
·试验试剂 | 第38页 |
·方法 | 第38-48页 |
·RNA提取与mRNA纯化 | 第38-40页 |
·cDNA的合成 | 第40-41页 |
·cDNA模板的纯化 | 第41-42页 |
·cDNA-AFLP指纹图谱 | 第42-45页 |
·数据处理 | 第45页 |
·半定量RT-PCR分析 | 第45-48页 |
第三章 cDNA-AFLP技术体系的优化 | 第48-5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8-49页 |
·试验材料 | 第48页 |
·研究方法 | 第48-49页 |
·数据处理 | 第4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9-51页 |
·RNA的质量 | 第49-50页 |
·双链cDNA模板的合成 | 第50页 |
·cDNA模板的预扩增 | 第50-51页 |
·cDNA-AFLP指纹图谱 | 第51页 |
·讨论 | 第51-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梭梭干旱诱导相关基因的表达及功能分析 | 第54-7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4-55页 |
·植物材料的培养与干旱胁迫处理 | 第54页 |
·生理指标测定 | 第54页 |
·总RNA提取与mRNA纯化 | 第54页 |
·cDNA-AFLP指纹图谱分析 | 第54页 |
·差异片段的回收与测序 | 第54-55页 |
·半定量RT-PCR分析 | 第5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5-70页 |
·RNA提取与cDNA模板制备 | 第55-57页 |
·干旱诱导相关基因的图谱分析 | 第57-67页 |
·干旱胁迫下梭梭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 第67-70页 |
·讨论 | 第70-74页 |
·梭梭中调控类基因与抗旱性的关系 | 第70-71页 |
·梭梭中功能类基因与抗旱性的关系 | 第71-74页 |
·未知功能蛋白与梭梭可能的抗逆关系 | 第74页 |
·小结 | 第74-76页 |
第五章 梭梭中所获基因与模式植物基因比较分析 | 第76-8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6-77页 |
·试验材料 | 第76页 |
·试验方法 | 第76-7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7-81页 |
·梭梭中基因与模式植物基因组同源基因的数目 | 第77页 |
·拟南芥中与梭梭同源的基因在拟南芥各组织的表达分析 | 第77-78页 |
·不同胁迫下拟南芥中与梭梭同源的基因在拟南芥中的表达分析 | 第78-81页 |
·讨论 | 第81页 |
·小结 | 第81-82页 |
第六章 梭梭部分抗旱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分析 | 第82-9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2-83页 |
·试验材料的培养与处理 | 第82-83页 |
·RT-PCR表达分析 | 第83页 |
·数据分析 | 第8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83-92页 |
·调控类基因CIPK23和bZIP的表达分析 | 第83-86页 |
·梭梭部分功能类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86-92页 |
·讨论 | 第92-97页 |
·调控类基因CIPK23和bZIP在应答逆境胁迫中的作用 | 第92-94页 |
·转运体蛋白基因ABC和AAT在应答逆境胁迫中的作用 | 第94-95页 |
·衰老相关蛋白基因在应答逆境胁迫中的作用 | 第95-96页 |
·外源ABA在应答逆境胁迫中的作用 | 第96-97页 |
·小结 | 第97-99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99-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19页 |
致谢 | 第119-120页 |
附录一 梭梭中获得的差异基因与模式植物基因组的比较分析 | 第120-125页 |
附录二 缩写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