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2-13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3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采取的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几个需要界定的基本概念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国内外已有的相关研究动态综述 | 第18-30页 |
·世界主要产竹国的竹产业及制度政策 | 第18-22页 |
·林业产业组织制度研究 | 第22-29页 |
·目前已有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9-30页 |
第三章 竹产业组织发展的理论基础概述 | 第30-44页 |
·相关理论的回顾与分析 | 第30-38页 |
·以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对产业组织制度的影响 | 第30-34页 |
·产业组织经济发展理论对产业组织制度的影响 | 第34-36页 |
·产业政策学理论对产业组织制度的影响 | 第36-38页 |
·竹产业组织发展的市场要素一微观基础分析 | 第38-40页 |
·竹产业发展对产业组织关系的影响 | 第40-42页 |
·影响产业组织市场结构的因素 | 第42-44页 |
第四章 中国南方竹产业组织制度的演变及其特点 | 第44-79页 |
·竹产业的特征 | 第44-46页 |
·以诱致性制度变迁为主导的中国竹产业组织制度的历史演变 | 第46-55页 |
·农户家庭经济 | 第47-49页 |
·乡镇企业 | 第49-51页 |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 第51-53页 |
·社区集体经济组织 | 第53-55页 |
·各利益主体行为与中国竹产业组织制度变革创新现状特征分析 | 第55-74页 |
·竹农生产经营行为与竹产业组织制度革新的现状特征分析 | 第56-61页 |
·竹加工企业交易行为与竹产业组织制度革新的现状特征分析 | 第61-63页 |
·竹区村级权力互动行为与竹产业组织制度革新的现状特征分析 | 第63-67页 |
·竹区乡镇政权体制改革行为与竹产业组织制度变革的现状特征分析 | 第67-71页 |
·国家政府职能的运行行为与竹产业组织制度革新的现状特征分析 | 第71-74页 |
·现存的竹产业组织制度中对竹农权益保障的局限性分析 | 第74-79页 |
·制度成因在竹农利益保护问题上的局限性 | 第74-75页 |
·产业化组织载体不健全 | 第75-76页 |
·各参与主体之间没有形成合理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 | 第76-77页 |
·与产业化相关的服务体系不完善 | 第77页 |
·政府的政策、制度滞后,协调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 第77-78页 |
·农民权益保护的法律规制上的局限性 | 第78-79页 |
第五章 竹农权益保障的社会制约机制分析 | 第79-86页 |
·竹农自身的不足对竹农权益保障的制约 | 第79-80页 |
·社会认识不足与思想观念模糊对竹农权益保障的制约 | 第80页 |
·农民的权益问题的相对独立性对竹农权益保障的制约 | 第80-81页 |
·中国南方集体林区产权制度关系对竹农权益保障的制约 | 第81-86页 |
第六章 竹农权益保障的政策制约机制分析 | 第86-91页 |
·建国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演变 | 第86-87页 |
·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的主导作用 | 第87-88页 |
·影响政府保障决策工作的主要因素分析 | 第88-89页 |
·公共产品供给过剩导致的农民负担问题 | 第89-90页 |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演变中存在政策落实缺位 | 第90-91页 |
第七章 竹农权益保障的林地流转分析 | 第91-109页 |
·中国农村土地承包产生的土地利益关系的历史演变分析 | 第91-92页 |
·当前中国南方山林地流转对竹农经济权益保障现状分析 | 第92-99页 |
·中国南方林地流转的现状特点—基于浙江省的调查 | 第93-96页 |
·中国南方林地流转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96-99页 |
·林地集体所有制的结构变迁对竹农经济权益保障现状分析 | 第99-104页 |
·改革开放以后集体林地所有制的现状及演化的实际路径 | 第99-102页 |
·影响和决定集体林地所有制制度演化变迁的因素 | 第102-104页 |
·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加速林地流转的合理性分析 | 第104-109页 |
第八章 竹农权益保障的专业合作组织分析 | 第109-123页 |
·世界农村经济组织发展的历史探索 | 第109-113页 |
·中国农村专业合作社发生异化的根源分析 | 第113-118页 |
·中国农村专业合作社异化 | 第113-115页 |
·中国专业合作组织发生异化的根源探析 | 第115-116页 |
·合作社发生异化的矫正 | 第116-118页 |
·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益机制的探讨 | 第118-120页 |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维护农民利益方面的作用 | 第119-120页 |
·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益机制运行中的问题 | 第120页 |
·中国竹产业合作经济组织改进的可能性分析 | 第120-123页 |
第九章 基于产业组织制度的竹农权益保障机制设计 | 第123-127页 |
·建立和完善利益分配机制,理顺利益关系 | 第123-124页 |
·建立和完善政策制度机制,发挥政府作用 | 第124-125页 |
·建立和完善诚信管理机制,创立良好的社会经济秩序 | 第125-126页 |
·建立健全利益约束机制,规范各利益主体的获取利益行为 | 第126-127页 |
第十章 确保竹农权益保障机制有效运转的政策取向 | 第127-152页 |
·建立和完善利益分配机制的政策取向 | 第127-132页 |
·完善组织保障,使之成为利益分配机制运作的有效载体 | 第127-128页 |
·建立和运用政府宏观调控机制,推进竹产业化进程 | 第128-129页 |
·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将其建设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 第129-130页 |
·健全激励保障机制,建立公平、效率的内部两次分配制度 | 第130页 |
·建立健全利益调节机制,调整各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分配格局 | 第130-131页 |
·建立健全利益补偿机制,理顺收益分配关系 | 第131-132页 |
·完善制度化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建立与政府的信息沟通渠道 | 第132页 |
·建立和完善政策制度机制的政策取向 | 第132-146页 |
·加强政府领导,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 第132-136页 |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政策措施 | 第136-139页 |
·构建科学的农村土地制度,加速竹林地合理流转,保护竹农利益 | 第139-142页 |
·努力发展与探索竹产业合作经济组织 | 第142-144页 |
·建立完善的产权市场,共同享有相应的权利 | 第144-145页 |
·建立风险基金制度 | 第145-146页 |
·建立和完善诚信管理机制的政策取向 | 第146-149页 |
·培育良好的诚信环境 | 第146-147页 |
·既要重视制度的制定和完备,更要重视制度的执行和监督 | 第147-149页 |
·提高各利益主体的素质 | 第149页 |
·建立和完善合同管理机制的政策取向 | 第149-152页 |
·强化领导,提高认识 | 第149页 |
·加强和完善制度体系建设 | 第149-150页 |
·科学、合理地设置合同管理组织体系 | 第150页 |
·严把审查关 | 第150页 |
·实施有效的信息控制 | 第150-151页 |
·完备档案管理 | 第151-152页 |
第十一章 案例研究——浙江、福建、安徽竹产业化发展中的利益分配问题调查 | 第152-167页 |
·浙江省临安市太湖源镇梅家村的利益分配问题调查 | 第152-157页 |
·福建省三明市竹林产权制度改革对竹林经营绩效的影响调查 | 第157-162页 |
·安徽省霍山县桃源河乡大岭村竹农协会 | 第162-164页 |
·讨论:龙头企业和农户间如何破解相互“套牢问题” | 第164-167页 |
第十二章 结论 | 第167-171页 |
·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167-169页 |
·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 第169-170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 | 第170-171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71-176页 |
致谢 | 第176-177页 |
导师简介 | 第177-178页 |
作者及其在读博士期间科研情况简介 | 第178-179页 |
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 第179页 |
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课题情况表 | 第1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