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财政法论文--经济法论文

“克服市场失灵”与“克服政府失灵”的经济法思考

第一部分 经济法概念的产生及其发展第1-14页
 (一) 早期经济法概念的由来第10-12页
  1、摩莱里关于经济法的理论见解第10-11页
  2、德萨米关于经济法的理论见解第11页
  3、蒲鲁东就对经济法性质所做的精准定位第11-12页
 (二) 现代经济法的出现及其发展第12页
 (三) 经济法在中国显现第12-14页
第二部分 现代经济法产生的背景及其原因第14-20页
 (一) 西方古典经济学理论对完全竞争性市场形成的影响第14-15页
 (二) 经济自由主义思想缺陷的暴露与政府干预经济理论的初步形成第15-20页
  1、经济自由主义思想缺陷的暴露第15-16页
  2、罗斯福“新政”——经济法从实证中逐渐获得的合理性第16-18页
  3、“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的理论基础第18-20页
第三部分 市场失灵的原因与经济法纠正市场失灵的手段第20-27页
 (一) 为何市场不能有效运行第20-23页
  1、从福利经济学的理论谈起第20-21页
  2、导致市场失灵的三点致命的缘由第21-23页
 (二) 在我国经济法解决市场失灵问题的普遍手段分析第23-27页
  1、经济法要求国家干预的核心第23-24页
  2、经济法克服市场失灵的措施分析第24-27页
第四部分 对政府失灵的探讨第27-32页
 (一) 西方学者对于政府失灵问题的探讨第27-28页
  1、帕金森定律(又称“官场病”)第27页
  2、瓦格纳定律第27-28页
 (二) 导致政府失灵的根源第28-32页
  1、政府某些干预行为的效率较低第29页
  2、政府干预缺乏足够的信息和能力(信息不对称)第29-30页
  3、政府干预的公正性并非必然第30-32页
第五部分 经济法克服政府失灵的理论和现实依据第32-36页
 (一) 经济法应当克服政府失灵的理论基础第32-33页
 (二) 我国经济法学界对于政府失灵问题的关注第33-36页
第六部分 关于利用经济法的手段克服我国政府失灵问题的思考第36-45页
 (一) 我国政府干预失灵的主要表现第36-39页
  1、政府的价格干预措施有时干扰正常的市场调节,导致物价上涨和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第37页
  2、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需要时间,政策对经济发生作用同样需要时间,这样极易出现政策的滞后效应第37-38页
  3、在我国,地方政府运用各种手段干预经济时,由于地方政府与地方经济的利益关系密切,容易导致地方政府的干预行为短期化第38页
  4、政府的干预行为加重了企业的负担第38-39页
  5、政府的经济干预行为反复无常,充满不可预期性。以粮食市场的政府干预为例,政府的干预政策几经反复第39页
 (二) 克服政府干预失灵的法律手段分析第39-45页
  1、全能型政府的淡出和有限政府的建设第39-40页
  2、用经济法的手段完善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尽量避免政府调控政策的滞后性和不确定性第40-41页
  3、用经济法的适度干预原则来提高政府干预决策行为的现代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程度,规避信息不完全的影响第41-42页
  4、将竞争机制进一步引入到政府的公共服务领域当中,把垄断性政府变成竞争性政府,提高政府提供公共物品行为的质量和效率第42页
  5、在政府的干预政策中,培养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第42-43页
  6、要真正利用好以上措施克服政府失灵,关键还是在于把具体的措施落实到法律上第43-45页
结语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约氏疟原虫红外期相关基因及宿主抗疟原虫子孢子感染免疫分子研究
下一篇:EP瘤细胞向淋巴细胞回复相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