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 第1-31页 |
·手性药物的重要性及发展趋势 | 第8-11页 |
·手性药物的重要性 | 第8-10页 |
·手性药物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 第10-11页 |
·手性化合物的制备技术 | 第11-15页 |
·非生物法 | 第11-13页 |
·不对称化学合成法 | 第11-12页 |
·手性源化学衍生化法 | 第12页 |
·选择吸附拆分法 | 第12页 |
·结晶拆分法 | 第12页 |
·化学拆分法 | 第12页 |
·动力学拆分 | 第12-13页 |
·手性色谱分离法 | 第13页 |
·生物法 | 第13-15页 |
·天然物的提取 | 第13-14页 |
·酶法获得手性化合物 | 第14-15页 |
·完整细胞法 | 第15页 |
·面包酵母催化的羰基不对称合成 | 第15-20页 |
·酮羰基化合物的不对称还原 | 第16-18页 |
·脂肪酮羰基化合物的不对称还原 | 第16-17页 |
·环状酮羰基化合物的不对称还原 | 第17-18页 |
·其他酮羰基化合物的不对称还原 | 第18页 |
·酯羰基化合物的不对称还原 | 第18-20页 |
·α-酯羰基化合物的不对称还原 | 第18页 |
·β-酯羰基化合物的不对称还原 | 第18-19页 |
·(α,γ)或(γ,δ)-二酮酯羰基化合物的不对称还原 | 第19-20页 |
·其他酯羰基化合物的不对称还原 | 第20页 |
·酸羰基化合物的不对称还原 | 第20页 |
·其他羰基化合物的不对称还原 | 第20页 |
·(S)-2-辛醇的生物不对称合成 | 第20-29页 |
·酶催化的(S)-2-辛醇生物合成 | 第21-26页 |
·水相中酶催化的生物合成 | 第21-24页 |
·非水相酶催化的生物合成 | 第24-26页 |
·微生物细胞催化的手性2-辛醇生物合成 | 第26-29页 |
·水相中微生物细胞催化的手性2-醇的生物合成 | 第26-27页 |
·非水相中微生物细胞催化的(S)-2-辛醇的生物合成 | 第27-29页 |
·本课题的立论依据 | 第29-30页 |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 第30-31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1-40页 |
·实验材料 | 第31-32页 |
·实验仪器 | 第31页 |
·实验材料 | 第31-32页 |
·实验所用菌种 | 第31-32页 |
·化学材料 | 第32页 |
·培养基 | 第32页 |
·实验方法 | 第32-35页 |
·细胞培养 | 第32页 |
·细胞固定化方法 | 第32页 |
·不同培养条件下2-辛酮和2-辛醇损失情况 | 第32-33页 |
·纯水相体系生物催化还原反应 | 第33页 |
·不同浓度2-辛酮和2-辛醇对酵母细胞的毒性 | 第33页 |
·转化过程中2-辛酮和2-辛醇之分布情况 | 第33-34页 |
·表面活性剂对细胞存活和代谢的影响 | 第34页 |
·不同表面活性剂对不对称还原反应的影响 | 第34页 |
·不同表面活性剂对2-辛酮和不2-辛醇在水相中的增溶效果 | 第34页 |
·酵母细胞耐受性实验 | 第34-35页 |
·2-辛酮和2-辛醇在水/有机溶剂两相体系中的分配 | 第35页 |
·水/有机溶剂两相体系生物催化还原反应 | 第35页 |
·分析方法 | 第35-38页 |
·2-辛醇和2-辛酮含量的测定方法 | 第35-37页 |
·水相中2-辛醇和2-辛酮的含量测定方法 | 第35-37页 |
·有机相中2-辛醇和2-辛酮的含量测定方法 | 第37页 |
·2-辛醇对映体过量率的测定 | 第37-38页 |
·衍生化方法 | 第37-38页 |
·气相色谱条件 | 第38页 |
·葡萄糖浓度的测定方法 | 第38页 |
·底物抑制动力学模型参数估计算法 | 第38-40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40-78页 |
·水相体系中细胞催化2-辛酮的不对称还原反应研究 | 第40-54页 |
·水相体系中游离细胞催化2-辛酮的不对称还原反应研究 | 第40-52页 |
·菌种筛选 | 第40页 |
·不同浓度2-辛酮和2-辛醇在水相中的溶解度 | 第40-41页 |
·水相中2-辛酮与2-辛醇萃取剂的选择 | 第41页 |
·不同培养条件下2-辛酮和2-辛醇损失情况 | 第41-42页 |
·水相体系反应中2-辛酮和2-辛醇对酵母细胞FD-12 的毒性 | 第42-44页 |
·水相体系反应中底物和产物的分配情况 | 第44-45页 |
·水相体系pH 对2-辛酮还原反应的影响 | 第45页 |
·水相体系温度对2-辛酮还原反应的影响 | 第45-46页 |
·水相体系接种量对2-辛酮还原反应的影响 | 第46-47页 |
·水相体系初始葡萄糖浓度对2-辛酮还原反应的影响 | 第47页 |
·水相体系不同初始底物浓度对2-辛酮还原反应的影响 | 第47-48页 |
·水相体系中生物催化反应曲线 | 第48-49页 |
·不同初始底物浓度对2-辛酮还原反应的动力学效应研究 | 第49-52页 |
·水相中固定化酵母细胞催化2-辛酮还原反应的研究 | 第52-54页 |
·水相体系不同初始底物浓度对固定化细胞生物转化的影响 | 第52-53页 |
·水相体系不同底物浓度对固定化细胞耐受性的影响 | 第53-54页 |
·水/表面活性剂体系游离细胞催化2-辛酮的还原反应研究 | 第54-61页 |
·不同表面活性剂对2-辛酮和不2-辛醇在水中的增溶作用 | 第55-56页 |
·表面活性剂对细胞存活的影响 | 第56-57页 |
·表面活性剂对细胞代谢的影响 | 第57-58页 |
·水/表面活性剂体系下对生物转化的影响 | 第58-59页 |
·水/OP 体系中不同初始底物浓度对还原反应的影响 | 第59-60页 |
·水/SDS 体系中不同初始底物浓度对还原反应的影响 | 第60-61页 |
·水/有机溶剂两相体系下酵母细胞的生物转化研究 | 第61-78页 |
·水/有机溶剂两相体系游离酵母细胞对2-辛酮生物转化研究 | 第61-74页 |
·2-辛酮在不同水/有机溶剂两相体系中水相的分配 | 第61页 |
·不同酵母菌株在不同两相体系的存活及耐受情况 | 第61-62页 |
·不同菌株在不同水/有机溶剂中的生物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 第62-64页 |
·水/正十二烷两相体系相体积比对2-辛酮还原反应的影响 | 第64-65页 |
·水/正十二烷两相体系中不同pH 值对2-辛酮还原反应的影响 | 第65-66页 |
·水/正十二烷两相体系中不同温度对2-辛酮还原反应的影响 | 第66页 |
·水/正十二烷两相体系不同辅助底物对2-辛酮还原反应的影响 | 第66-67页 |
·水/正十二烷体系初始底物浓度对生物转化的影响 | 第67-69页 |
·水/正十二烷两相体系生物转化过程曲线 | 第69-70页 |
·水/正十二烷两相体系初始底物浓度对 2-辛酮还原反应的动力学研究 | 第70-72页 |
·不同体系中游离面包酵母催化2-辛酮不对称还原反应的比较 | 第72-74页 |
·水/正十二烷两相体系固定化酵母细胞催化2-辛酮不对称还原反应 | 第74-78页 |
·固定化酵母FD-12 在水/有机溶剂两相体系中的耐受性 | 第74-75页 |
·固定化细胞量对生物转化的影响 | 第75页 |
·不同初始底物浓度对2-辛酮还原反应的影响 | 第75-76页 |
·固定化细胞的重复利用 | 第76-78页 |
结论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个人简历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