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斡旋受贿罪名独立性问题 | 第9-14页 |
(一) 斡旋受贿立法之比较 | 第9-12页 |
(二) 斡旋受贿应独立成罪 | 第12-14页 |
二、“利用本人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的理解与认定 | 第14-28页 |
(一) 对“利用本人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的理解 | 第14-23页 |
1、理论界主要观点 | 第14-17页 |
2、观点评价 | 第17-20页 |
3、“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理解 | 第20-23页 |
(二) “利用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的认定 | 第23-26页 |
1. 与利用亲友关系之便区别 | 第23-24页 |
2、与利用工作之便区别 | 第24-25页 |
3、与利用职务之便的区别 | 第25-26页 |
(三) 离退休人员与斡旋受贿 | 第26-28页 |
三、不正当利益 | 第28-32页 |
(一) “不正当利益”界定 | 第28-30页 |
(二) “不正当利益”要件质疑 | 第30-32页 |
四、斡旋受贿罪的犯罪形态 | 第32-34页 |
(一) 斡旋受贿罪预备 | 第32页 |
(二) 斡旋受贿罪中止 | 第32-33页 |
(三) 斡旋受贿罪未遂 | 第33页 |
(四) 斡旋受贿罪既遂 | 第33-34页 |
五、斡旋受贿中行为人行为性质的认定 | 第34-40页 |
(一) 对斡旋行为人行为性质的认定 | 第34-36页 |
(二) 对请托人行为性质的认定 | 第36-37页 |
(三) 对相对国家工作人员行为性质的认定 | 第37-40页 |
结束语 | 第40-42页 |
参考书目 | 第42-43页 |
后记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