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前言 | 第11-12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 第13-15页 |
·热板法 | 第13-14页 |
·扭体法 | 第14页 |
·痛阈值测定法 | 第14-15页 |
·温浴法 | 第15页 |
·光辐射热甩尾法 | 第15页 |
·抗炎消肿作用的实验研究 | 第15-16页 |
·皮肤毒性、刺激性和过敏性的实验研究 | 第16-17页 |
·血液流变学测定的实验研究 | 第17页 |
·组织形态学观察的实验研究 | 第17页 |
·与损伤有关生化因子的实验研究 | 第17-18页 |
·组胺 | 第17-18页 |
·PGE2 | 第18页 |
·IL-18 和IL-6 | 第18页 |
·NO | 第18页 |
·损伤修复因子(bFGF mRNA) | 第18页 |
3 研究方法 | 第18-26页 |
·实验动物 | 第18-19页 |
·动物饲养条件 | 第19页 |
·郑氏伤科活络膏流浸膏的主方与制备 | 第19页 |
·实验药物及试剂 | 第19-20页 |
·试剂 | 第19页 |
·实验仪器 | 第19-20页 |
·SD 大鼠急性软组织损伤的造模、分组、给药、取材 | 第20-22页 |
·造模 | 第20-21页 |
·分组 | 第21页 |
·给药 | 第21页 |
·取材 | 第21-22页 |
·检测指标及方法 | 第22-26页 |
·损伤征候指数 | 第22页 |
·组织形态学观察 | 第22-23页 |
·IL-6 检测 | 第23-25页 |
·PGE_2检测 | 第25-26页 |
·统计学方法 | 第26页 |
4. 结果 | 第26-33页 |
·损伤征候指数观察 | 第26-27页 |
·组织形态学观察 | 第27-31页 |
·郑氏伤科活络膏对 SD 大鼠血清中 IL-6 的影响 | 第31-32页 |
·郑氏伤科活络膏对 SD 大鼠血清中 PGE_2的影响 | 第32-33页 |
5. 分析与讨论 | 第33-37页 |
·急性闭合软组织损伤 | 第33页 |
·郑氏伤科活络膏药物剂型的选择 | 第33-34页 |
·郑氏伤科活络膏的组方特点及方药分析 | 第34-35页 |
·阳性对照组的设定及意义 | 第35页 |
·郑氏伤科活络膏透皮吸收机理分析 | 第35-36页 |
·郑氏伤科活络膏抗炎止痛功效及促进损伤组织修复机理分析 | 第36-37页 |
6 结论 | 第37页 |
7 参考文献 | 第37-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附件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