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基于JXTA的P2P应用研究

第1章 绪论第1-14页
   ·研究背景第10页
   ·课题来源第10-11页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12-13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2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论文的体系结构第13-14页
第2章 P2P技术第14-23页
   ·P2P的概念第14页
   ·P2P与 C/S、B/S模式的对比第14-15页
   ·P2P模式第15-19页
     ·集中式 P2P第16-17页
     ·分布式 P2P第17-18页
     ·混合式 P2P第18-19页
   ·P2P的应用领域第19-22页
     ·即时通讯第19-20页
     ·文件共享交换第20页
     ·对等计算第20-21页
     ·精确及深度检索第21页
     ·企业应用第21-22页
     ·电子商务第22页
   ·JXTA平台的引入第22-23页
第3章 JXTA平台第23-28页
   ·JXTA简介第23页
   ·JXTA设计目标第23页
   ·JXTA平台关键要素第23-25页
     ·对等机第23-24页
     ·对等组第24页
     ·集合点第24页
     ·管道第24-25页
     ·通告第25页
     ·消息第25页
     ·标识符第25页
   ·JXTA平台的六种协议第25-28页
     ·对等机发现协议第25-26页
     ·对等机信息协议第26页
     ·管道绑定协议第26页
     ·端点路由协议第26-27页
     ·对等机解析协议第27页
     ·集合点协议第27-28页
第4章 基于 JXTA的 P2P应用框架模型研究第28-37页
   ·基于 JXTA的 P2P应用的特点第28-29页
   ·框架模型的层次结构第29-30页
   ·基本要素第30-32页
     ·通告第30-31页
     ·消息第31页
     ·标识符第31-32页
   ·协议的实现第32-37页
     ·对等机发现协议第32-33页
     ·对等机信息协议第33页
     ·管道绑定协议第33-34页
     ·端点路由协议第34-35页
     ·对等机解析协议第35-37页
第5章 基于 JXTA的 P2P应用模型的实际应用第37-41页
   ·PPChat系统结构图第37-38页
   ·PPChat系统的主要功能第38-41页
     ·好友管理第38-39页
     ·聊天功能第39页
     ·查看历史信息功能第39页
     ·个人资料管理第39-40页
     ·用户验证、安全传输功能第40页
     ·系统配置功能第40-41页
第6章 PPChat主要模块的实现第41-67页
   ·系统的主要对象第41-43页
     ·用户第41-42页
     ·好友列表第42-43页
     ·聊天记录第43页
   ·服务的应用第43-46页
     ·服务的接口和管理类第43-44页
     ·服务的一个实例第44-45页
     ·服务的使用第45-46页
   ·用户身份验证第46-48页
   ·对等组的创建、发布和加入第48-50页
     ·对等组的创建第48-49页
     ·对等组的发布第49页
     ·对等组的加入第49-50页
   ·通告的创建、发布和发现第50-52页
   ·输入输出管道的建立第52-53页
   ·消息的编码格式以及消息的收发第53-56页
   ·消息的加密和解密第56-57页
     ·消息的加密第56页
     ·消息的解密第56-57页
   ·好友的搜索第57-60页
     ·JXTA发现模型的特点优势第57-58页
     ·产生索引第58-60页
   ·对象序列化第60-62页
     ·对象序列化操作类第60-62页
     ·对象序列化的使用第62页
   ·日志生成第62-64页
   ·系统界面设计第64-67页
     ·系统主要界面类第64页
     ·系统界面抓图第64-67页
第7章 总结第67-69页
   ·论文工作总结第67-68页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致谢第73-74页
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论文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La0.7-xEuxCa0.3MnO3与La0.7Ca0.3MnO3/(Eu2O3x中磁电阻效应的研究与比较
下一篇:大学物理研究性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