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一、消费时代影像与文学的争宠 | 第9-19页 |
1、图行天下——视觉文化时代 | 第10-13页 |
2、边缘地位——文学的危机和尴尬 | 第13-14页 |
3、共荣共生——文学与影像的合谋 | 第14-19页 |
·双重身份的凝定 | 第16页 |
·思维模式的嬗变 | 第16-17页 |
·话语系统的重构 | 第17-18页 |
·接受方式的“共读” | 第18-19页 |
二、“我崇尚商品”——海岩小说对消费社会的迎合 | 第19-30页 |
1、瑰丽的都市情境——白领趣味、城市想象 | 第19-20页 |
2、真善美的价值取向——营造乌托邦的唯美梦境 | 第20-24页 |
·英雄主义的高扬 | 第21-22页 |
·唯真唯炽的情感 | 第22-23页 |
·美丽善良的女性 | 第23-24页 |
3、曲折离奇的情节——以奇取胜的通俗本质 | 第24-27页 |
·命运突转 | 第24-25页 |
·多角恋情 | 第25-26页 |
·案情跌宕 | 第26-27页 |
·文字酣畅 | 第27页 |
4、悲剧意识的萦绕——甜腻餐点的一抹调料 | 第27-30页 |
三、从《便衣警察》到《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海岩小说被影像化的改造 | 第30-40页 |
1、海岩小说的影视化改造 | 第30-36页 |
·强烈的叙事性 | 第31-32页 |
·突出的说明性 | 第32-33页 |
·文字的造型性 | 第33-34页 |
·结构的跳跃性 | 第34-36页 |
2、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 第36-40页 |
·过分求奇的叙事 | 第36-38页 |
·过分粗糙的笔法 | 第38-40页 |
结语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