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4页 |
缩略词表 | 第14-15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5-48页 |
·分子标记 | 第15-21页 |
·SSR标记 | 第15-17页 |
·SRAP标记 | 第17-19页 |
·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 | 第18页 |
·遗传图谱构建 | 第18-19页 |
·重要性状基因定位和基因克隆 | 第19页 |
·AFLP标记 | 第19-20页 |
·SSCP标记 | 第20-21页 |
·SSCP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 | 第20-21页 |
·SSCP技术的应用 | 第21页 |
·油菜的遗传图谱及其数量性状研究 | 第21-31页 |
·油菜的遗传图谱 | 第21-22页 |
·QTLs主要作图方法 | 第22-25页 |
·单一标记分析法 | 第22-23页 |
·区间作图法(Interval Mapping,IM) | 第23页 |
·复合区间作图法(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CIM) | 第23-24页 |
·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法(Mixed 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MCIM) | 第24-25页 |
·QTLs精细定位 | 第25-26页 |
·甘蓝型油菜重要性状的分子标记和QTLs定位研究 | 第26-31页 |
·抗病相关性状的研究 | 第27页 |
·品质相关性状的研究 | 第27-29页 |
·育性相关性状的研究 | 第29-30页 |
·发育相关性状的研究 | 第30页 |
·产量相关性状的研究 | 第30页 |
·其它性状的研究 | 第30-31页 |
·植物杂种优势及其机理研究 | 第31-40页 |
·杂种优势的分类 | 第31-32页 |
·杂种优势的表现 | 第32-33页 |
·杂种优势的遗传学基础 | 第33-40页 |
·杂种优势的经典理论 | 第33页 |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杂种优势的解析 | 第33-39页 |
·杂种优势的其他理论 | 第39-40页 |
·芸薹属植物比较基因组学研究 | 第40-48页 |
·芸薹属植物基因组概况 | 第41页 |
·芸薹属植物比较遗传图谱研究 | 第41-43页 |
·芸薹属植物之间的比较作图 | 第41-42页 |
·芸薹属植物与拟南芥之间的比较遗传作图 | 第42-43页 |
·芸薹属植物微观共线性研究 | 第43-48页 |
·芸薹属植物比较物理作图 | 第43-45页 |
·序列水平的比较研究 | 第45-48页 |
2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48-49页 |
3 材料和方法 | 第49-55页 |
·实验材料、田间试验及性状考察 | 第49页 |
·DNA提取 | 第49页 |
·SSR分析 | 第49页 |
·SRAP分析 | 第49-50页 |
·功能分子标记分析—SSCP法 | 第50-52页 |
·功能分子标记来源 | 第50-51页 |
·引物设计 | 第51页 |
·PCR反应体系,反应程序及多态性检测 | 第51-52页 |
·基因型记载 | 第52页 |
·片断回收,克隆及测序 | 第52-53页 |
·片段的回收及再扩增 | 第52页 |
·连接反应 | 第52页 |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 | 第52-53页 |
·重组子筛选、鉴定 | 第53页 |
·克隆片段的测序及其序列分析 | 第53页 |
·数据分析 | 第53-55页 |
·农艺性状 | 第53页 |
·等位基因的分离频率检测 | 第53页 |
·分子标记连锁图构建及相似序列查找 | 第53-54页 |
·标记均匀分布计算 | 第54页 |
·QTLs定位及QTLs的命名 | 第54页 |
·上位性检测 | 第54-55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55-101页 |
·甘蓝型油菜功能分子图谱构建 | 第55-68页 |
·功能分子标记 | 第55-62页 |
·功能基因的引物设计 | 第55-56页 |
·功能基因的多态性检测 | 第56-57页 |
·功能基因的功能分类 | 第57-62页 |
·SRAP分析 | 第62-63页 |
·SSR分析 | 第63页 |
·偏分离标记检验 | 第63-64页 |
·遗传图谱构建 | 第64-67页 |
·标记在图谱上的分布 | 第67-68页 |
·产量相关性状QTLs分析 | 第68-79页 |
·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表型表现及其相关性分析 | 第68-71页 |
·产量相关性状QTLs定位分析 | 第71-79页 |
·QTLs定位结果 | 第71-77页 |
·与产量相关性状有关的功能分子标记 | 第77-79页 |
·重要产量相关性状杂种优势分析 | 第79-91页 |
·QTLs的显性、超显性检测 | 第79页 |
·基因杂合性和性状表现的关系 | 第79-80页 |
·上位性检测 | 第80-91页 |
·基于功能分子标记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 | 第91-101页 |
·功能分子标记的测序分析 | 第91-92页 |
·甘蓝型油菜图谱与拟南芥基因组的比较分析 | 第92-96页 |
·功能基因在拟南芥图谱上的分布 | 第92-94页 |
·比较作图 | 第94-96页 |
·位于甘蓝型油菜QTLs区间的功能分子标记与水稻、小麦、玉米的比较分析 | 第96-101页 |
·与水稻、小麦、玉米的序列比较 | 第96-98页 |
·水稻同源序列的电子定位及其附近产量相关性状的查找 | 第98-101页 |
5 讨论 | 第101-113页 |
·SSCP技术的优越性 | 第101-102页 |
·甘蓝型油菜功能分子图谱 | 第102-104页 |
·图谱质量 | 第102-103页 |
·偏分离现象 | 第103页 |
·功能图谱 | 第103-104页 |
·QTLs定位 | 第104-108页 |
·QTLs定位的准确性 | 第104-106页 |
·甘蓝型油菜产量相关性状的QTLs | 第106-108页 |
·QTLs与功能分子标记之间的关系 | 第108页 |
·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 | 第108-110页 |
·比较作图 | 第110-113页 |
·比较基因组学在QTLs定位研究中的作用 | 第110-112页 |
·甘蓝型油菜和拟南芥之间的比较作图 | 第112-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30页 |
致谢 | 第130-131页 |
研究生阶段发表的文章 | 第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