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电视论文--电视中心、电视设备论文--电视中心管理系统论文--电视会议系统论文

基于软交换技术的SIP视频会议系统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5-8页
第1章 引言第8-13页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8-9页
   ·SIP视频会议系统和技术简介第9-11页
   ·SIP及SIP多媒体会议系统研究进展第11-12页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论文的安排第12-13页
第2章 软交换平台及 Parlay技术第13-21页
   ·NGN概述第13-14页
   ·软交换技术第14-18页
     ·软交换定义第14-16页
     ·功能模型第16-17页
     ·体系结构第17-18页
   ·Parlay及其应用第18-20页
     ·Parlay概述第18-19页
     ·Parlay API第19-20页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3章 SIP协议及其实现模型第21-28页
   ·SIP多媒体通信协议简介第21-23页
     ·SIP协议主要特点和功能第21-22页
     ·SIP协议在网络协议栈中的位置第22-23页
   ·SIP协议模型第23-24页
   ·SIP实现分析第24-25页
     ·SIP消息第24页
     ·SIP的层次结构第24页
     ·SIP的典型呼叫流程第24-25页
   ·SIP与H323的比较第25-27页
     ·H.323协议第25-26页
     ·SIP协议第26-27页
     ·H.323和SIP的简单比较第27页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4章 SIP视频会议系统的构建与分析第28-40页
   ·系统需求分析第28-29页
     ·系统功能需求第28页
     ·系统安全需求第28-29页
   ·系统模型及总体架构第29-31页
     ·系统架构模型第29-30页
     ·SIP会议系统总体架构第30-31页
   ·iWeSee会议系统组成第31页
   ·各组成设备的功能第31-34页
   ·业务流程第34-39页
     ·预定会议第34-35页
     ·审批会议第35页
     ·加入会议第35-38页
     ·指定会议主席第38-39页
     ·申请担当会议主席第39页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5章 iWeSee视频会议系统的实现第40-69页
   ·会议管理子系统介绍第40-49页
     ·总体描述第40页
     ·功能模块及接口第40-41页
     ·数据库设计第41-45页
     ·结构详细设计第45-49页
   ·媒体处理子系统第49-57页
     ·APM系统结构第51页
     ·接口定义第51-52页
     ·算法描述第52-55页
     ·消息队列第55-57页
   ·Parlay GW子系统第57-63页
     ·Parlay组成介绍第57-59页
     ·Parlay GW在iWeSee中的应用第59-60页
     ·接口定义第60-62页
     ·流程介绍第62-63页
   ·会议终端子系统第63-68页
     ·系统介绍第63-65页
     ·系统模块结构第65-67页
     ·通信方式第67-68页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6章 上海盛大视频会议业务实施方案第69-75页
   ·系统及组网介绍第69-72页
     ·会议特点第69-70页
     ·网元功能第70-72页
   ·具体业务流程第72-73页
     ·预定会议第72页
     ·加入会议第72-73页
   ·用户开户及批量放号第73-74页
     ·用户开户第73-74页
     ·批量放号第74页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7章 系统测试与评估分析第75-81页
   ·测试环境第75-77页
     ·测试组网第75-76页
     ·硬件需求第76页
     ·测试设备工具第76-77页
   ·系统功能测试第77页
   ·系统性能测试第77-78页
   ·测试结果及评价第78-80页
     ·SIP-SIP电话性能测试第78页
     ·SIP-SIP电话/视频会议/用户注册性能测试第78-80页
     ·预定会议性能测试第80页
     ·结果评价第80页
   ·本章小结第80-81页
第8章 总结与展望第81-82页
   ·总结第81页
   ·展望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8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4-85页
致谢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性发育相关基因调控区的多态性研究
下一篇: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原因及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