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废弃锂离子电池中回收钴的研究
第1章 引言 | 第1-13页 |
·锂二次电池的发展概况 | 第8-10页 |
·锂二次电池的分类 | 第8-9页 |
·锂二次电池的结构 | 第9页 |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9-10页 |
·废弃锂离子电池回收处理的背景 | 第10-11页 |
·废弃锂离子电池再生利用的主要目的 | 第10-11页 |
·目前再生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1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11-12页 |
·本研究的意义和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第2章 废弃电池回收利用的发展现状 | 第13-24页 |
·废弃电池的收集方案 | 第13-14页 |
·废弃电池的分类系统 | 第14-15页 |
·废弃电池再生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5-22页 |
·混合废弃电池的综合处理技术 | 第17-18页 |
·废弃镍-镉电池的再生处理 | 第18-19页 |
·废弃镍-氢电池的再生处理 | 第19页 |
·废弃锂离子电池的再生处理 | 第19-22页 |
·再生处理技术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第22-24页 |
第3章 LICOO_2电极浸出实验 | 第24-35页 |
·实验原料、试剂、仪器和设备 | 第24页 |
·预处理 | 第24-25页 |
·盐酸浸出实验 | 第25-29页 |
·实验方案 | 第25页 |
·正交实验设计 | 第25-26页 |
·Co~(2+)的吸光度测定 | 第26-27页 |
·浸出实验结果 | 第27-28页 |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28-29页 |
·超声辅助硫酸浸出实验 | 第29-33页 |
·实验方案 | 第30-31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1-33页 |
·LICoO_2电极在盐酸与硫酸体系中的浸出比较 | 第33-35页 |
·盐酸体系浸出实验结论 | 第33页 |
·硫酸体系浸出实验结论 | 第33-34页 |
·盐酸与硫酸浸出体系的比较 | 第34-35页 |
第4章 LICOO_2电极浸出动力学 | 第35-41页 |
·多相反应动力学 | 第35-36页 |
·多相反应的特征 | 第35-36页 |
·多相反应的速度及分类 | 第36页 |
·固-液多相反应过程 | 第36-39页 |
·化学反应过程动力学 | 第36-38页 |
·固-液反应的扩散理论 | 第38-39页 |
·界面几何形状对动力学的影响 | 第39页 |
·LICoO_2电极的浸出过程 | 第39-41页 |
第5章 盐析法从电极浸出液中回收钻盐的研究 | 第41-51页 |
·实验设计 | 第41-42页 |
·盐析实验 | 第42-43页 |
·实验原料和分析测试仪器 | 第42页 |
·实验方案 | 第42-43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3-48页 |
·盐析率 | 第43-45页 |
·盐析产品成分分析 | 第45页 |
·盐析产品纯度分析 | 第45-48页 |
·实验小结 | 第48页 |
·盐析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 第48-49页 |
·盐析法与其它方法的比较 | 第49-51页 |
·盐析与化学沉淀 | 第49页 |
·盐析与溶剂萃取 | 第49-51页 |
第6章 溶液中金属离子盐析回收的理论基础 | 第51-57页 |
·电解质溶液理论模型 | 第51-54页 |
·溶剂化作用模型 | 第51-52页 |
·离子的溶剂化能计算模型 | 第52-54页 |
·盐析的理论基础 | 第54-55页 |
·离子对溶液介电常数的影响 | 第54页 |
·介电效应 | 第54-55页 |
·溶液中不同金属离子的盐析分离与回收 | 第55-57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论文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