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5页 |
| ABSTRACT | 第15-1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35页 |
| ·引言 | 第17-20页 |
| ·编译优化目标的多元化:性能与功耗 | 第17-18页 |
| ·性能优化与功耗优化的关系 | 第18-20页 |
| ·VLIW DSP编译的关键技术 | 第20-27页 |
| ·VLIW DSP的发展及其体系结构特点 | 第20-21页 |
| ·编译器对VLIW DSP的重要性 | 第21-22页 |
| ·VLIW DSP编译中的关键技术 | 第22-27页 |
| ·研究背景 | 第27-32页 |
| ·课题来源 | 第27-28页 |
| ·YHFT-D4的体系结构 | 第28-32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贡献 | 第32-34页 |
| ·论文结构 | 第34-35页 |
| 第二章 VLIW DSP编译器的设计与实现 | 第35-66页 |
| ·引言 | 第35-37页 |
| ·相关工作 | 第37页 |
| ·IMPACT编译基础设施 | 第37-42页 |
| ·前端 | 第38-39页 |
| ·后端 | 第39-40页 |
| ·IMPACT的定制 | 第40-42页 |
| ·VLIW DSP的机器规格说明和机器描述 | 第42-47页 |
| ·机器规格说明 | 第42-45页 |
| ·机器描述 | 第45-47页 |
| ·VLIW DSP编译器的代码生成器设计与实现 | 第47-58页 |
| ·总体框架 | 第47-48页 |
| ·代码注释 | 第48-49页 |
| ·寄存器分配 | 第49-53页 |
| ·指令级并行开发和资源冲突解决 | 第53-58页 |
| ·内联函数的支持 | 第58-59页 |
| ·奇异数据类型的编译支持 | 第59-63页 |
| ·VLIW DSP中的奇异数据类型 | 第60-61页 |
| ·奇异数据类型的代码注释 | 第61-62页 |
| ·数据流与依赖关系的处理 | 第62页 |
| ·寄存器分配中的生命周期计算 | 第62-63页 |
| ·实验结果及评价 | 第63-65页 |
| ·基准测试程序 | 第63-64页 |
| ·实验结果 | 第64-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第三章 基于互补谓词的编译优化 | 第66-80页 |
| ·引言 | 第66-67页 |
| ·相关工作 | 第67-68页 |
| ·互补谓词机制 | 第68-69页 |
| ·互补谓词的分析与优化 | 第69-75页 |
| ·谓词代码的产生 | 第69-70页 |
| ·谓词分析系统 | 第70-73页 |
| ·谓词优化 | 第73-75页 |
| ·统一的谓词寄存器分配 | 第75-76页 |
| ·指令调度及体系结构的谓词优化 | 第76-78页 |
| ·实验结果 | 第78-79页 |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 第四章 基于超块的统一分簇与模调度 | 第80-95页 |
| ·引言 | 第80-81页 |
| ·相关工作 | 第81-83页 |
| ·基于超块的统一分簇与模调度 | 第83-92页 |
| ·分簇VLIW体系结构 | 第83页 |
| ·算法的总体框架 | 第83页 |
| ·选择合适的循环并形成超块 | 第83-84页 |
| ·构造依赖图 | 第84-86页 |
| ·计算最小迭代间隔MII | 第86-87页 |
| ·统一的分簇与模调度 | 第87-90页 |
| ·模变量扩展MVE | 第90-91页 |
| ·模调度的填充与排空的生成 | 第91页 |
| ·与其它编译器模块的相互关系 | 第91-92页 |
| ·实验结果 | 第92-94页 |
|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 第五章 低功耗编译技术综述 | 第95-107页 |
| ·引言 | 第95-96页 |
| ·低功耗编译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96-100页 |
| ·软件的功耗分析 | 第96-100页 |
| ·低功耗编译的实现 | 第100-105页 |
| ·动态功耗的编译优化 | 第101-105页 |
| ·静态功耗的编译优化 | 第105页 |
| ·当前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 | 第105-10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 第六章 基于SIMD指令自动向量化的低能耗编译方法 | 第107-123页 |
| ·引言 | 第107-108页 |
| ·相关工作 | 第108-109页 |
| ·SIMD指令集的功耗特性及其编译器环境 | 第109-112页 |
| ·最值候选指令的识别 | 第112-114页 |
| ·基于树模式匹配的数据流树SIMD重写 | 第114-116页 |
| ·循环检查与循环展开 | 第116-117页 |
| ·扩展的树模式匹配 | 第117-121页 |
| ·目标机器指令模板的描述 | 第117-119页 |
| ·线性规划法实现SIMD指令选择 | 第119-120页 |
| ·规则的语义动作实现 | 第120-121页 |
| ·实验结果 | 第121-1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2-123页 |
| 第七章 降低指令存储器功耗的一种有效方法:循环缓冲 | 第123-133页 |
| ·引言 | 第123-124页 |
| ·相关工作 | 第124-125页 |
| ·循环缓冲的体系结构设计及功耗分析 | 第125-128页 |
| ·循环缓冲的体系结构设计 | 第125-127页 |
| ·循环缓冲的功耗分析 | 第127-128页 |
| ·循环缓冲的编译支持 | 第128-130页 |
| ·备选循环的选择 | 第128-129页 |
| ·lbon指令的插入点 | 第129页 |
| ·lbon指令参数值的确定 | 第129-130页 |
| ·实验结果 | 第130-1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1-133页 |
| 第八章 性能与功耗优化在VLIW DSP编译器中的集成 | 第133-137页 |
| ·优化方法集成的总体框架 | 第133-134页 |
| ·VLIW DSP优化编译器的总体评价 | 第134-1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6-137页 |
| 第九章 结束语 | 第137-139页 |
| ·工作总结 | 第137-138页 |
| ·未来的研究方向 | 第138-139页 |
| 致谢 | 第139-1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0-150页 |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50-151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