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5页 |
·引言 | 第7-8页 |
·研究的意义与技术难点 | 第8-9页 |
·立体匹配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角点特征检测算法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特征匹配算法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极线校正算法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论文概述 | 第13-15页 |
·主要工作和成果 | 第13-14页 |
·各章简介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立体匹配的基本原理 | 第15-28页 |
·摄像机成像几何模型 | 第15-18页 |
·三维重建的数学模型 | 第18-20页 |
·一般情况 | 第18-19页 |
·特殊情况 | 第19-20页 |
·立体匹配问题及其基本约束 | 第20-22页 |
·相似性度量 | 第22-23页 |
·基础矩阵的估计问题 | 第23-28页 |
·归一化8 点算法 | 第24-25页 |
·最小化几何距离的非线性方法 | 第25-26页 |
·最小中值算法 | 第26页 |
·RANSAC算法 | 第26-28页 |
第三章 角点特征检测问题研究 | 第28-43页 |
·引言 | 第28页 |
·角点的定义与分类 | 第28-29页 |
·基于灰度的角点检测算法 | 第29-35页 |
·Harris角点检测算法 | 第29-30页 |
·SUSAN角点检测算法 | 第30-32页 |
·MIC角点检测算法 | 第32-35页 |
·改进的MIC角点检测算法 | 第35-37页 |
·中值滤波去噪 | 第35页 |
·使用JND曲线标记平坦区域 | 第35-36页 |
·使用纹理测度算子过滤纹理角点 | 第36-37页 |
·算法流程 | 第37页 |
·几种算法的比较分析 | 第37-43页 |
·算法性能评价指标 | 第37-38页 |
·标准测试图片的对比 | 第38-41页 |
·实拍图片的测试结果 | 第41页 |
·结论与分析 | 第41-43页 |
第四章 特征匹配技术研究 | 第43-59页 |
·引言 | 第43-44页 |
·特征匹配的典型算法 | 第44-50页 |
·张正友基于极线约束的点匹配方法 | 第44-47页 |
·基于SVD分解的特征点匹配方法 | 第47-48页 |
·SIFT特征匹配方法 | 第48-50页 |
·对张正友算法的两点改进 | 第50-53页 |
·使用7 点法代替8 点法作为求解基础矩阵的基本步骤 | 第50-51页 |
·使用自适应采样次数阈值确定方法 | 第51页 |
·改进后的算法结果与分析 | 第51-53页 |
·基于多邻域支持技术的迭代式角点匹配算法 | 第53-59页 |
·改进的点特征相似性度量方法 | 第53-54页 |
·搜索范围限定 | 第54-55页 |
·匹配点确定与算法流程 | 第55-56页 |
·算法性能比较与分析 | 第56-59页 |
第五章 弱标定系统的极线校正技术研究 | 第59-72页 |
·引言 | 第59-60页 |
·弱标定系统的极线校正典型算法 | 第60-66页 |
·基于基础矩阵的非线性优化方法 | 第60-63页 |
·基于匹配点集的非线性优化方法 | 第63-64页 |
·基于极坐标变换的校正方法 | 第64-66页 |
·改进的极坐标变换校正算法 | 第66-69页 |
·算法的性能比较与分析 | 第69-7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和录用的论文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