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军事论文--中国军事论文--政治工作论文--思想教育工作论文

军队基层政工干部非权力性影响力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引言第8-11页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8-9页
     ·课题研究的背景第8页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8-9页
   ·研究现状、创新点和研究方法第9-10页
     ·研究现状与创新点第9-10页
     ·研究方法第10页
   ·研究思路与结构设计第10-11页
第二章 军队基层政工干部非权力性影响力概述第11-21页
   ·基层政工干部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基本涵义第11-12页
   ·基层政工干部非权力性影响力的表现特征第12-14页
   ·基层政工干部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构成要素第14-18页
     ·品格要素第14-15页
     ·能力要素第15页
     ·知识要素第15-16页
     ·情感要素第16-17页
     ·心理和身体要素第17-18页
   ·基层政工干部非权力性影响力与权力性影响力的关系第18-21页
     ·权力性影响力与非权力性影响力的相同点第18页
     ·权力性影响力与非权力性影响力的不同点第18-21页
第三章 军队基层政工干部非权力性影响力的重要地位第21-24页
   ·建立非权力性影响力是我军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第22-23页
   ·建立非权力性影响力是科学带兵,增强基层凝聚力的重要条件第23页
   ·建立非权力性影响力是新形势下加强基层政治工作的内在要求第23-24页
第四章 军队基层政工干部非权力性影响力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分析第24-33页
   ·基层政工干部非权力性影响力存在的问题第25-30页
     ·基层政工干部非权力性影响力相对弱化第25-27页
     ·基层政工干部非权力性影响力效能偏低第27-28页
     ·基层政工干部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发挥点不准第28-30页
     ·基层政工干部非权力性影响力的作用空间狭窄第30页
   ·基层政工干部非权力性影响力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第30-33页
     ·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基层政工干部的非权力性影响力效益不明显第30-31页
     ·基层政工干部素质不高,制约了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充分发挥第31-32页
     ·对“软”环境建设的怱视,限制了基层政工干部非权力性影响力的作用空间第32页
     ·对科学的管理知识掌握不够,导致基层政工干部非权力性影响力模糊化第32页
     ·受传统观念影响,基层政工干部非权力性影响力“以人为本”的氛围不浓第32-33页
第五章 军队基层政工干部非权力性影响力开发第33-46页
   ·不断加强基层政工干部的自身素养第33-36页
     ·加强党性修养,树立良好的官德第33-34页
     ·加强品行修养,追求良好的品质第34-35页
     ·讲究领导艺术,不断提高领导魅力第35-36页
     ·加强秉性修养,培养过硬的作风第36页
   ·努力提高基层政工干部的科学文化素质第36-38页
     ·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和比较广博的知识面第36-37页
     ·通晓现代管理科学和心理学的基础知识第37-38页
     ·通晓与自己负责单位相关的专业知识第38页
   ·着力培育基层政工干部的领导能力第38-42页
     ·培育凝聚团队的吸引力第38-39页
     ·培育润物无声的感染力第39页
     ·培育一呼百应的号召力第39-40页
     ·培育深厚情感的亲合力第40-41页
     ·培育克欲律已的自御力第41-42页
   ·努力建设好基层的“软”环境第42-44页
     ·建造民主团结的良好环境第42-43页
     ·建构科学的人性化管理体系第43页
     ·营造“以人为本”的浓厚氛围第43-44页
   ·建立健全科学的监督、激励机制第44-46页
     ·建立赏罚分明的奖惩机制第44页
     ·建立灵活适宜的培养机制第44-45页
     ·建立“寓情于理”的关怀机制第45-46页
结论第46-47页
致谢第47-48页
参考文献表第48-49页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主要研究成果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胰腺癌的早期诊断与临床治疗分析
下一篇:不同点热源条件下地板送风系统特性的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