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欧美仿纪录风格恐怖电影研究(2006-2016)
|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绪论 | 第9-13页 |
| 一、选题原因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二、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10-11页 |
|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1-13页 |
| 第一章 欧美仿纪录风格恐怖电影的发展和界定 | 第13-27页 |
| 第一节 欧美仿纪录风格恐怖电影的发展历程 | 第13-23页 |
| 一、缘起:从《世界大战》到《人咬狗》 | 第13-15页 |
| 二、发展:《女巫布莱尔》 | 第15-17页 |
| 三、复兴:9·11 恐怖袭击和视频网站的兴起 | 第17-19页 |
| 四、仿纪录风格成为当代恐怖类型电影的固定风格之一 | 第19-23页 |
| 第二节 仿纪录风格的定义界定与概述 | 第23-27页 |
| 一、仿纪录风格的概念界定 | 第23-25页 |
| 二、仿纪录风格与纪实风格的差异 | 第25-27页 |
| 第二章 仿纪录风格恐怖电影叙事策略 | 第27-44页 |
| 第一节 叙事主题分析 | 第27-35页 |
| 一、灵异类 | 第28-31页 |
| 二、杀手类 | 第31-32页 |
| 三、驱魔类 | 第32-34页 |
| 四、题材关注社会现实问题 | 第34-35页 |
| 第二节 叙事主体:人物分析 | 第35-39页 |
| 一、年轻人和节目摄制组为代表的受害者主角 | 第36-37页 |
| 二、藏在暗处的施暴者 | 第37-39页 |
| 第三节 叙事结构 | 第39-44页 |
| 一、线性叙事结构 | 第39-41页 |
| 二、开放的结尾 | 第41-44页 |
| 第三章 仿纪录风格恐怖电影视听语言 | 第44-55页 |
| 第一节 镜头设计 | 第44-50页 |
| 一、手持摄影下的镜头 | 第45-47页 |
| 二、固定镜头 | 第47-48页 |
| 三、夜视功能与摄影机故障的运用 | 第48-50页 |
| 第二节 人物造型 | 第50-53页 |
| 一、受害者 | 第50-51页 |
| 二、恐怖形象 | 第51-53页 |
| 第三节 音响设置 | 第53-55页 |
| 第四章 仿纪录风格恐怖电影与其他媒介的相关性分析 | 第55-61页 |
| 第一节 平民拍客的崛起 | 第55-58页 |
| 一、大众数码产品的普及 | 第55-56页 |
| 二、YouTube等视频网站的兴起 | 第56-58页 |
| 第二节 与第一人称恐怖游戏的异同 | 第58-61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1-69页 |
| 第一节 中国仿纪录风格恐怖电影现状 | 第61-66页 |
| 一、模仿之作 | 第61-64页 |
| 二、电影《中邪》的创新 | 第64-66页 |
| 第二节 欧美仿纪录风格恐怖电影的启示 | 第66-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 影片附录 | 第71-76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6-77页 |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