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菌类(食用菌)论文

桦褐孔菌菌丝培养特性及其诱变效应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前言第7-1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6-22页
   ·供试菌种来源及培养基组成第16页
   ·试验方法第16-22页
     ·桦褐孔菌菌丝体纯培养条件研究第16-18页
     ·桦褐孔菌菌丝体液体培养条件研究第18-21页
     ·桦褐孔菌菌丝体紫外线诱变效应研究第21-2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2-42页
   ·不同营养及环境条件对桦褐孔菌菌丝体培养性状的影响第22-30页
     ·不同碳源对桦褐孔菌菌丝体培养性状的影响第22页
     ·不同氮源对桦褐孔菌菌丝体培养性状的影响第22-23页
     ·不同无机盐对桦褐孔菌菌丝体培养性状的影响第23页
     ·不同pH值对桦褐孔菌菌丝体培养性状的影响第23-24页
     ·不同光照条件对桦褐孔菌菌丝体培养性状的影响第24-25页
     ·不同空气条件对桦褐孔菌菌丝体培养性状的影响第25页
     ·不同温度条件对桦褐孔菌菌丝体培养性状的影响第25-26页
     ·不同水分条件对桦褐孔菌菌丝体培养性状的影响第26页
     ·不同碳氮比处理对桦褐孔菌菌丝体培养性状的影响第26-27页
     ·菌丝体高产配方数学模型的建立和培养基优化筛选第27-30页
       ·菌丝体干重的数学回归模型第27页
       ·菌丝体干重函数的简单效应分析第27-28页
       ·菌丝体干重函数的互作效应分析第28-29页
       ·优化配方的筛选第29-30页
   ·不同营养及环境条件对桦褐孔菌菌丝体液体培养性状的影响第30-40页
     ·不同碳源对桦褐孔菌菌丝体液体培养性状的影响第30-31页
     ·不同氮源对桦褐孔菌菌丝体液体培养性状的影响第31-32页
     ·不同无机盐对桦褐孔菌菌丝体液体培养性状的影响第32-33页
     ·菌丝体高产配方数学模型的建立和培养基优化筛选第33-36页
       ·菌丝体干重的数学回归模型第33-34页
       ·菌丝体干重函数的简单效应分析第34页
       ·菌丝体干重函数的互作效应分析第34-35页
       ·优化配方的筛选第35-36页
     ·不同装液量对菌丝体干重的影响第36-37页
     ·不同转速对菌丝体干重的影响第37页
     ·不同温度处理对菌丝体干重的影响第37-38页
     ·不同接种量对菌丝体干重的影响第38-39页
     ·不同pH值处理对菌丝体干重的影响第39-40页
     ·培养周期对桦褐孔菌菌丝体生物学重的影响第40页
   ·紫外线诱变对桦褐孔菌菌丝体培养性状及多糖含量的影响第40-42页
     ·紫外线不同照射时间对桦褐孔菌菌丝体培养性状的影响第40-41页
     ·紫外线不同照射时间对桦褐孔菌菌丝体多糖含量的影响第41-42页
3 讨论第42-44页
4 结论第44-45页
致谢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长江中下游地区覆土建筑设计方法研究
下一篇:有自扩展功能的数据库中间件中迁移代码重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