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 ·选题依据 | 第8页 |
| ·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 ·地质成矿信息融合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目标 | 第11-12页 |
| ·本次工作概况 | 第12-13页 |
| ·主要成果及认识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 第14-23页 |
| ·区域构造格架及其演化 | 第14页 |
| ·区域地层 | 第14-16页 |
| ·区域构造 | 第16-18页 |
| ·岩浆岩 | 第18页 |
| ·岩相古地理 | 第18-20页 |
| ·区域铅锌矿产的分布 | 第20-23页 |
| 第三章 矿集区地质特征与典型矿床分析 | 第23-53页 |
| ·矿集区地质 | 第25-42页 |
| ·矿集区地层 | 第25-31页 |
| ·矿集区构造 | 第31-34页 |
| ·矿集区赋矿地层及含矿建造 | 第34-36页 |
| ·矿集区矿化主岩岩性及岩石化学 | 第36-42页 |
| ·典型矿床地质特征 | 第42-50页 |
| ·毛坪铅锌矿 | 第42-46页 |
| ·洛泽河铅锌黄铁矿 | 第46-50页 |
|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 第50-53页 |
| 第四章 遥感影像线环构造解译 | 第53-72页 |
| ·影像数据预处理 | 第53-59页 |
| ·图像拼接及裁剪 | 第53-56页 |
| ·图像几何校正 | 第56页 |
| ·图像增强处理 | 第56-59页 |
| ·川滇黔地区影像-地质特征 | 第59-60页 |
| ·彝良-镇雄铅锌矿矿集区影像线-环结构特征 | 第60-65页 |
| ·线性构造特征 | 第60-62页 |
| ·环形构造特征 | 第62-65页 |
| ·已知矿床(点)与线-环构造关系 | 第65页 |
| ·遥感影像线性统计分析 | 第65-70页 |
| ·优益度特征分析 | 第65-66页 |
| ·线性构造条数特征分析 | 第66-67页 |
| ·线性体平均方位分析 | 第67-69页 |
| ·线性体中心对称度分析 | 第69-70页 |
| ·线性体等密度分析 | 第70页 |
| ·小结 | 第70-72页 |
| 第五章 彝良-镇雄铅锌矿矿集区综合信息成矿预测 | 第72-96页 |
| ·资源评价内容及流程 | 第72-74页 |
| ·资源评价的内容 | 第72-73页 |
| ·矿产资源评价的流程 | 第73-74页 |
| ·资源评价的理论模型与数学模型 | 第74-77页 |
| ·资源评价的理论 | 第74-75页 |
| ·数学模型 | 第75-77页 |
| ·预测单元的划分和地质变量的提取 | 第77-79页 |
| ·单元的划分 | 第77-79页 |
| ·地质变量的提取 | 第79页 |
| ·彝良-镇雄铅锌矿矿集区地质与遥感综合信息资源评价 | 第79-94页 |
| ·综合信息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79-80页 |
| ·变量的提取 | 第80-88页 |
| ·地层权重的确定 | 第88-89页 |
| ·信息量计算及有利找矿标志的确定 | 第89-94页 |
| ·预测靶区的确定 | 第94页 |
| ·方法评述 | 第94-96页 |
| 第六章 资源量估算 | 第96-108页 |
| ·资源量估算的理论基础和数学模型 | 第96-99页 |
| ·理论基础 | 第96页 |
| ·数学模型 | 第96-99页 |
| ·模型单元的选择 | 第99页 |
| ·资源量估算 | 第99-108页 |
| ·回归模型选择及模型参数求解 | 第99-105页 |
| ·资源估算实施 | 第105-108页 |
| 第七章 结论 | 第108-109页 |
| 致谢 | 第109-11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0-116页 |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16页 |
| 附录B:攻读学位期间参与项目情况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