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课题的来源及研究背景 | 第8-13页 |
·我国集中供热事业的发展及现状 | 第10-11页 |
·国外集中供热事业的发展及现状 | 第11-13页 |
·集中供热站节能潜力和环保的研究意义 | 第13-16页 |
·集中供热站能耗状况及节能潜力分析 | 第14-15页 |
·目前集中供热站的当前环保状况 | 第15-16页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6页 |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 | 第16-18页 |
第二章 集中供热站采暖的节能技术原理 | 第18-39页 |
·集中供热节能技术原理概述 | 第18页 |
·热源节能技术措施 | 第18-33页 |
·锅炉房的节能技术原理 | 第18-21页 |
·水泵节能技术 | 第21-33页 |
·热网的节能技术原理 | 第33-35页 |
·外网设计节能 | 第33-34页 |
·重视水力平衡、提高水力稳定性 | 第34页 |
·加强保温、提高管网输送热效率 | 第34-35页 |
·供暖建筑节能技术原理 | 第35-39页 |
·供暖居住建筑以及建筑节能的特点 | 第36-37页 |
·合理选取供暖热负荷指标 | 第37页 |
·重视建筑物节能设计 | 第37-39页 |
第三章 集中供热节能的经济管理原理 | 第39-47页 |
·供热采暖节能的政府管理原理 | 第39-44页 |
·采暖节能的政府管理机构 | 第39-40页 |
·采暖节能的政府管理职能 | 第40-44页 |
·供热采暖节能的企业管理原理 | 第44-47页 |
·供热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形成多元化投融资渠道 | 第44-45页 |
·制定正确的热价管理政策 | 第45-46页 |
·改善企业经营机制 | 第46-47页 |
第四章 热网节能优化模型的建立及程序设计 | 第47-54页 |
·优化理论的基础 | 第47-48页 |
·最优化的基本概念 | 第47页 |
·优化问题的分类 | 第47-48页 |
·程序设计 | 第48-51页 |
·C语言简介 | 第48-49页 |
·C语言优化函数的选用 | 第49-50页 |
·算法流程 | 第50-51页 |
·管径优化模型的建立及优化过程 | 第51-53页 |
·循环水泵流量Q的确定 | 第51页 |
·循环水泵的压头(扬程)H(10Kpa或m) | 第51-52页 |
·管路实际性能曲线H=SQ~2的确定 | 第52页 |
·管能理想曲线H_m=S_nQ~2的确定 | 第52-53页 |
·管路优化设计 | 第53页 |
·目标函数的建立与约束条件 | 第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西安市热力公司第一供热站热源厂热力系统节能改造方案实例 | 第54-68页 |
·西安市热力公司第一供热站概况 | 第54-55页 |
·原因分析 | 第55-58页 |
·锅炉出力不足 | 第55-57页 |
·循环流量偏小 | 第57-58页 |
·改进意见与技术改造方案 | 第58-65页 |
·提高锅炉出力 | 第58-59页 |
·平衡锅炉流量 | 第59页 |
·减少水泵并联台速,进行南北分供 | 第59-61页 |
·管网改造方案 | 第61页 |
·改造管路、降低阻力 | 第61-65页 |
·改造节能效果的经济、环境效益评价 | 第65-66页 |
·改造效果的经济效益评价 | 第65-66页 |
·改造效果的环境效益评价 | 第66页 |
·本章小结与建议 | 第66-6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8-71页 |
·研究结论 | 第68页 |
·进一步工作的建议 | 第68-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附录一: 管网管径优化程序 | 第73-78页 |
附录二: 焊管内径(mm) | 第78页 |
附录三: 无缝钢管内径(mm) | 第78-79页 |
附录四: 热水阻力附件局部阻力当量长度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的说明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