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路生态环境区划方法与基本方案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课题支撑条件 | 第9页 |
·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相关区划理论的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相关生态环境区划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相关公路区划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区划新方法、新技术 | 第14-16页 |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页 |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二章 中国自然地理概况及公路交通概况 | 第18-28页 |
·中国自然地理概况 | 第18-24页 |
·气候 | 第18-20页 |
·水文方面概况 | 第20-22页 |
·地形 地貌 | 第22-23页 |
·地质 | 第23-24页 |
·中国公路交通概况 | 第24-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 第28-43页 |
·公路交通环境概念 | 第28-31页 |
·环境的基本概念 | 第28-30页 |
·公路交通环境 | 第30-31页 |
·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第31-37页 |
·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 第32-33页 |
·对水资源的影响 | 第33-34页 |
·对动植物群落的影响 | 第34-37页 |
·自然环境对公路的影响 | 第37-42页 |
·地形、地貌对公路工程的影响 | 第37-38页 |
·不良地质对公路工程的影响 | 第38-39页 |
·不良水文地质对公路工程的影响 | 第39-40页 |
·岩土类型对公路工程的影响 | 第40页 |
·气候对公路工程的影响 | 第40-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中国公路生态环境区划体系研究 | 第43-65页 |
·区划的目的、原则、方法和依据 | 第43-52页 |
·区划的目的 | 第43页 |
·区划的原则 | 第43-48页 |
·区划研究方法 | 第48-52页 |
·区划研究依据 | 第52页 |
·区划框架与指标 | 第52-64页 |
·公路生态环境区划层次指标体系 | 第52-54页 |
·一级区划指标 | 第54页 |
·二级区划指标 | 第54-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图形制作分析与处理 | 第65-92页 |
·区划图分析计算过程 | 第65-67页 |
·公路生态环境一级区划 | 第65页 |
·公路生态环境二级区划 | 第65-67页 |
·地理空间数据分析 | 第67-69页 |
·指标影响化处理 | 第69-73页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73-80页 |
·AHP分析方法的概述 | 第73-74页 |
·创建层次分析模型 | 第74页 |
·计算过程 | 第74-79页 |
·计算各层各元素的组合权重 | 第79-80页 |
·图件制作与图件分析 | 第80-92页 |
·公路生态环境一级区划图 | 第80-81页 |
·公路植被影响指数 | 第81-88页 |
·公路土壤影响指数 | 第88-91页 |
·公路生态环境区划图 | 第91-92页 |
第六章 公路建设生态环境区划内容 | 第92-106页 |
·区划方案 | 第92页 |
·区划命名方案 | 第92页 |
·区划具体方案 | 第92页 |
·区域特征描述 | 第92-106页 |
·一级区划 | 第94-96页 |
·二级区划 | 第96-106页 |
第七章 结论及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 第106-108页 |
·结论 | 第106页 |
·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 第106-108页 |
附图 | 第108-125页 |
参考文献 | 第125-128页 |
致谢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