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 第1-13页 |
(一)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二) 研究述评 | 第10-13页 |
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现状 | 第13-22页 |
(一) 基本情况 | 第13-14页 |
(二) 总体评价 | 第14-16页 |
1、法律体系已经建立,各项制度正在完善,为村两委会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 第15页 |
2、国家指导、群众首创形成良性互动,推进了村两委会的组织建设 | 第15页 |
3、村两委会成员年龄文化结构日趋优化,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能力增强 | 第15页 |
4、村两委会建设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的先进典型 | 第15-16页 |
5、村委会选举结果表明党的先进模范作用得到群众认可,党的执政党地位得到巩固 | 第16页 |
(三) 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6-22页 |
1、村两委会关系不协调问题突出 | 第16-17页 |
2、干部作风差导致干群关系紧张的问题依然存在 | 第17-18页 |
3、村干部后继乏人问题严重 | 第18-19页 |
4、黑恶势力通过合法途径进入村两委会班子问题不容忽视 | 第19页 |
5、村干部违法乱纪问题十分普遍 | 第19-20页 |
6、宗族势力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消极影响不可轻视 | 第20-21页 |
7、村级债务问题严重,已影响到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 | 第21-22页 |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22-31页 |
(一) “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的结果 | 第22-24页 |
(二) 我国长期以来制度建设上存在的“重实体轻程序”的影响 | 第24-25页 |
(三) 各级政府对问题重视不够、认识不到位 | 第25-27页 |
(四) 乡镇政府过度干预,使农村基层组织行政化倾向严重 | 第27-28页 |
(五) 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 第28-30页 |
(六) 党员干部的文化思想素质低 | 第30-31页 |
三、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体落实的对策建议 | 第31-40页 |
(一)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 第31-35页 |
1、村党支部作为党在农村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 第32-33页 |
2、新农村建设的艰巨性、长期性决定了加强村党支部建设是关键 | 第33页 |
3、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既是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入的需要,也是实现“管理民主”的应有之义 | 第33-34页 |
4、新农村建设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有利因素 | 第34-35页 |
(二) 对策建议 | 第35-40页 |
1、在普法教育中重点开展宣传、贯彻落实《村委会组织法》活动 | 第35-36页 |
2、各级党委、政府、人大必须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摆在农村工作的首位 | 第36-37页 |
3、建立大学生下基层带职兼任“村官”的长效制度 | 第37页 |
4、在全国范围内集中时间进行农村基层组织现状的普遍调查 | 第37-38页 |
5、以县、乡为单位建立村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充分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 | 第38-39页 |
6、完善法律体系,实现有效监督 | 第39页 |
7、结合“先进性”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 第39-40页 |
总结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