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3页 |
·贮氢原理 | 第11-12页 |
·气态贮氢原理 | 第11页 |
·电化学贮氢原理 | 第11-12页 |
·贮氢合金的种类 | 第12-16页 |
·AB_5(稀土类及钙系合金) | 第12-13页 |
·钛系(AB型)合金 | 第13-14页 |
·锆系(AB_2型)合金 | 第14页 |
·镁系(A_2B型)合金 | 第14-15页 |
·稀土-镁-镍合金 | 第15-16页 |
·贮氢合金的制备工艺研究 | 第16-19页 |
·感应熔炼法 | 第16页 |
·机械合金化法 | 第16-17页 |
·燃烧合成法 | 第17页 |
·快速冷凝法 | 第17-18页 |
·还原扩散法 | 第18页 |
·共沉淀还原扩散法 | 第18页 |
·置换扩散法 | 第18页 |
·高分子网络凝胶法 | 第18-19页 |
·贮氢合金的表面改性 | 第19-20页 |
·化学处理法 | 第19页 |
·微包覆法 | 第19-20页 |
·表面活性剂处理法 | 第20页 |
·贮氢合金的应用 | 第20-22页 |
·贮氢材料在电池上的应用 | 第20页 |
·制备纯氢 | 第20-21页 |
·重氢分离 | 第21页 |
·贮热致冷 | 第21页 |
·化学热泵 | 第21页 |
·氢化催化剂 | 第21-22页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22页 |
·本课题的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第2章 La_(0.7-x)M_xMg_(0.3)Ni_(3.5)合金的性能研究 | 第23-41页 |
·引言 | 第23页 |
·铈的加入对合金性能的影响 | 第23-32页 |
·合金的制备 | 第23-27页 |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7-28页 |
·铈逐步取代镧合金的电化学性能 | 第28-31页 |
·合金的组织结构和微观分析 | 第31-32页 |
·镨的加入对合金性能的影响 | 第32-35页 |
·合金的制备 | 第32页 |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2页 |
·镨逐步取代镧的合金电化学性能 | 第32-34页 |
·合金的组织结构和微观分析 | 第34-35页 |
·钕的加入对合金性能的影响 | 第35-39页 |
·合金的制备 | 第35-36页 |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6页 |
·钕逐步取代镧的合金电化学性能 | 第36-38页 |
·合金的组织结构和微观分析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3章 La_(0.7-x)M_xMg_(0.3)Ni_(2.65)Co_(0.75)Mn_(0.1)合金的性能研究 | 第41-54页 |
·引言 | 第41页 |
·铈的加入对La_(0.7)Mg_(0.3)Ni_(2.65)Co_(0.75)Mn_(0.1)系合金性能的影响 | 第41-45页 |
·合金的制备 | 第41-42页 |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42页 |
·铈逐步取代镧的合金电化学性能 | 第42-44页 |
·合金的组织结构和微观分析 | 第44-45页 |
·镨的加入对La_(0.7)Mg_(0.3)Ni_(2.65)Co_(0.75)Mn_(0.1)系合金性能的影响 | 第45-49页 |
·合金的制备 | 第45页 |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45页 |
·镨逐步取代镧的合金电化学性能 | 第45-48页 |
·合金的组织结构和微观分析 | 第48-49页 |
·钕的加入对La_(0.7)Mg_(0.3)Ni_(2.65)Co_(0.75)Mn_(0.1)系合金性能的影响 | 第49-53页 |
·合金的制备 | 第49页 |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49页 |
·钕逐步取代镧的合金电化学性能 | 第49-52页 |
·合金的组织结构和微观分析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4章 贮氢合金的保存 | 第54-61页 |
·引言 | 第54-55页 |
·贮氢合金的保存性能研究 | 第55-59页 |
·合金的保存方法 | 第55页 |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55页 |
·合金的电化学性能 | 第55-58页 |
·合金的组织结构和微观分析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论文发表情况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