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8-17页 |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1-15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1-13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3-15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可能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农村公共投资基础理论 | 第17-22页 |
·农村公共投资概念 | 第17-18页 |
·公共投资 | 第17页 |
·农村公共投资 | 第17-18页 |
·农村公共投资的分类 | 第18-19页 |
·按投资建设内容划分 | 第18-19页 |
·按公共投资对农村社会经济所起的作用来划分 | 第19页 |
·按投资的对象划分 | 第19页 |
·农村公共投资的相关理论 | 第19-22页 |
·农村公共投资与经济增长理论 | 第19-20页 |
·政府在农村地域公共投资理论 | 第20页 |
·财政政策 | 第20页 |
·农村公共投资与农村经济的增长 | 第20-22页 |
第三章 农村公共投资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2-45页 |
·农村公共投资现状 | 第22-30页 |
·国家对农村的公共投资 | 第22-25页 |
·陕西省财政对农村的公共投资 | 第25-27页 |
·西安市近年农村公共投资的基本概况 | 第27-29页 |
·西安市、陕西省和全国农村公共投资比较 | 第29-30页 |
·西安市农村公共投资成功案例评析 | 第30-36页 |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 第30页 |
·水利设施建设和安全饮水工程 | 第30-32页 |
·农业科技实行“政府投资、市场运作、企业管理” | 第32-36页 |
·农村公共投资存在的问题 | 第36-45页 |
·农村公共投资的能力不足 | 第36-40页 |
·地方财政预算管理弱化 | 第40页 |
·农村公共投资主体、领域界定不清 | 第40-41页 |
·管理制度缺陷没有根本消除 | 第41-42页 |
·农村公共投资结构不尽合理 | 第42-43页 |
·投融资运行机制不健全,局限性较强 | 第43-45页 |
第四章 国内外农村公共投资借鉴 | 第45-51页 |
·国外农村公共投资模式 | 第45-47页 |
·法国农村公共投资 | 第45页 |
·日本农村公共投资 | 第45-46页 |
·美国农村公共投资 | 第46-47页 |
·印度农村公共投资 | 第47页 |
·国内农村公共投资模式 | 第47-49页 |
·农村义务教育公共投资范例:瑞安模式——“教育凭证” | 第47-48页 |
·农民培训公共投资成功范例:万州模式——“培训券” | 第48页 |
·农村公共卫生投资成功范例:通州模式——“买卖合同” | 第48页 |
·农业信息化公共投资成功范例:金塔模式 | 第48-49页 |
·农村扶贫资金管理先进模式:泰安模式——“三权”直接交农民 | 第49页 |
·农业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先进模式:广安模式——“三结合” | 第49页 |
·国内外农村公共投资的启示 | 第49-51页 |
第五章 农村公共投资的总体思路及基本对策 | 第51-62页 |
·农村公共投资的总体思路 | 第51页 |
·农村公共投资优先序及总需求预测 | 第51-54页 |
·农村公共投资的基本对策 | 第54-62页 |
·切实有效的增加农村公共投资 | 第54-55页 |
·合理界定农业公共投资的主体及其责任 | 第55-56页 |
·明确各地农村公共投资的方向和重点,优化投资结构 | 第56-57页 |
·发挥政府农村公共投资的导向作用,建立起多元化的农村公共投资体制 | 第57-58页 |
·建全农村公共投资的管理监督机制 | 第58-60页 |
·建立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长效保障机制和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作者简介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