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选题背景 | 第8页 |
·国内外预应力多层大板大开间住宅的研究现状及工程应用实例 | 第8-9页 |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 | 第10-12页 |
第二章 抗震设计方法 | 第12-23页 |
·基于性能/位移设计方法 | 第12页 |
·基于性能/位移抗震设计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直接位移设计法(等价线性化方法) | 第13-14页 |
·能力谱方法 | 第14-15页 |
·控制延性的方法 | 第15页 |
·三种方法的比较 | 第15页 |
·静力弹塑性方法 | 第15-16页 |
·计算模型 | 第16-21页 |
·杆系结构模型 | 第17-18页 |
·杆系模型进行结构弹塑性分析 | 第18-21页 |
·地震波的选取 | 第21-22页 |
·地震动的三要素 | 第21页 |
·地震波的选取 | 第2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用SAP2000进行抗震分析 | 第23-33页 |
·SAP2000程序简介 | 第23页 |
·上部结构的模拟 | 第23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23-33页 |
·模态分析 | 第23-24页 |
·反应谱分析结果与时程分析结果的比较 | 第24-27页 |
·结构顶层在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的加速度反应平均值 | 第27-28页 |
·PushOver分析 | 第28-33页 |
第四章 用PKPM进行抗震分析 | 第33-56页 |
·简介 | 第33页 |
·SATWE | 第33页 |
·TAT | 第33页 |
·用SATWE对结构进行抗震分析 | 第33-51页 |
·反应谱分析 | 第33-44页 |
·采用时程分析法与反应谱法的比较 | 第44-51页 |
·用TAT对结构进行抗震分析 | 第51-55页 |
·小震作用下各层的速度及加速度值(mm/s~2) | 第51页 |
·小震作用下的一些计算结果(用图表示) | 第51-54页 |
·大震作用下的层间位移与转角 | 第54-55页 |
·对结构进行PushOver分析(仅显示塑性铰的分布) | 第55-56页 |
·用SATWE对结构进行分析 | 第55页 |
·用TAT对结构进行分析 | 第55-56页 |
第五章 无粘结预应力楼盖的分析方法和设计研究 | 第56-74页 |
·概述 | 第56页 |
·大开间住宅预应力混凝土楼板的特点 | 第56页 |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板的现行设计方法 | 第56-58页 |
·单向板条法 | 第57页 |
·双向板条法 | 第57页 |
·等代框架法 | 第57-58页 |
·本工程楼板设计方法简述 | 第58-60页 |
·计算假定 | 第58页 |
·楼板厚度选择及荷载取值 | 第58-59页 |
·预应力等效荷载计算 | 第59页 |
·楼板应力、内力和变位分析、计算 | 第59页 |
·超静定结构次弯矩的影响 | 第59-60页 |
·预应力混凝土板壳体有限元分析过程的实施 | 第60-61页 |
·计算模型的确定 | 第60页 |
·预应力的计算 | 第60页 |
·有限元分析过程的实现 | 第60-61页 |
·对本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 第61-74页 |
·问题的描述 | 第61-62页 |
·外荷载作用下板的分析 | 第62-68页 |
·预应力荷载和外荷载共同作用下板的分析 | 第68-74页 |
结论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