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8页 |
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前言 | 第10-14页 |
1. 选题依据及研究目的 | 第10页 |
2. 研究内容 | 第10-12页 |
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第一章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研究 | 第14-25页 |
1.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概念、内涵及特征 | 第14-15页 |
2.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研究内容 | 第15-25页 |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中上层作物的生物学、生理学、生态学特性研究 | 第15页 |
·下层间作物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研究 | 第15-16页 |
·作物生长环境的研究 | 第16-17页 |
·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 第17-19页 |
·农林间作根系分布研究 | 第19-20页 |
·林农间作水分关系研究 | 第20-21页 |
·农林间作养分关系研究 | 第21-23页 |
·农林间作系统功能及生态、经济效益研究 | 第23页 |
·农林间作系统的结构合理类型的研究 | 第23-24页 |
·农林间作系统的综合评价研究 | 第24-25页 |
第二章 浙南丘陵山区梨-草-鸡复合农业模式的生态效益研究 | 第25-34页 |
1 引言 | 第25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5页 |
3 主要调查、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25-26页 |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 第25-26页 |
·水土流失量测定 | 第26页 |
·测量土壤温度 | 第26页 |
·测定梨树生长状况 | 第26页 |
·测定梨叶片叶绿素含量和鲜叶比重 | 第26页 |
·梨果实品质测定 | 第26页 |
·根系数量测定 | 第26页 |
4 实验结果分析 | 第26-33页 |
·不同间作模式对梨园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 第26-27页 |
·各种处理对梨园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 第27-28页 |
·各种处理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 第28-29页 |
·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 第29-30页 |
·各个处理对梨树叶绿素含量和鲜叶比重的影响 | 第30-31页 |
·各个处理对梨树生长的影响 | 第31页 |
·覆草对梨树根系生长的影响 | 第31-32页 |
·不同间作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 第32页 |
·鸡子系统生长状况影响 | 第32-33页 |
5. 结论 | 第33-34页 |
第三章 梨-草-鸡复合农业模式社会经济效益研究 | 第34-40页 |
1. 引言 | 第3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4页 |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34-35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5-38页 |
·社会效益分析 | 第35-36页 |
·产品供给 | 第35页 |
·解决劳力分析 | 第35-36页 |
·经济效益分析 | 第36-38页 |
·收益周期 | 第36页 |
·鸡子系统经济效益 | 第36-37页 |
·各个处理的经济效益分析 | 第37-38页 |
·系统经济稳定性 | 第38页 |
·系统生产力稳定性 | 第38页 |
5. 结论 | 第38-40页 |
第四章 展望及讨论 | 第40-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0页 |
英文摘要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