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地基基础论文--桩基及深基础论文--桩基论文

微型桩抗滑组合结构受力分析--基于低承台桩基理论的改进方法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18页
   ·选题背景与依据第11-12页
   ·微型桩的应用发展历程第12-14页
   ·低承台群桩基础和微型桩组合结构之比较第14-16页
     ·低承台群桩基础简介第14-15页
     ·低承台群桩基础与微型桩抗滑组合结构的异同点第15-16页
     ·低承台群桩基础计算分析方法第16页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6-18页
第2章 低承台群桩基础的受力分析第18-48页
   ·概述第18-20页
     ·刚性桩与弹性桩的判别第19页
     ·水平弹性抗力系数及其比例系数的相关说明第19-20页
   ·水平荷载下单桩的变位和内力计算第20-42页
     ·计算假定第21页
     ·基于m法的弹性地基梁挠曲微分方程的建立第21-23页
     ·基于K法的弹性地基梁挠曲微分方程的建立第23-24页
     ·m法的弹性地基梁挠曲微分方程求解第24-33页
     ·K法的弹性地基梁挠曲微分方程求解第33-35页
     ·不同水平荷载下单桩内力及变位计算公式第35-42页
   ·低承台群桩基础的受力分析第42-45页
     ·计算假定第43页
     ·承台底面受力分析第43-45页
   ·用于微型桩抗滑组合结构时内力计算时需要改进的地方第45-46页
   ·微型桩抗滑组合结构所受荷载的计算方法第46-47页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3章 微型桩抗滑组合结构基于低承台桩基理论的改进计算方法第48-83页
   ·概述第48-50页
     ·基本分析思路第48-49页
     ·计算假定第49-50页
   ·微型桩的变位和内力的计算第50-61页
     ·计算模型第50-51页
     ·均布荷载q作用下图3-3中AC桩的内力计算第51-53页
     ·三角形分布荷载△q作用下图3-3中AC桩的内力计算第53-54页
     ·图3-2c中荷载P及桩身轴力的计算方法第54-55页
     ·基于低承台群桩基础计算理论的改进方法(结合章节2.4中建立的计算模型进行改进计算)第55-59页
     ·集中荷载作用下图3-4中A'C'桩的内力计算第59-61页
   ·微型桩抗滑组合结构在不同桩底边界条件下的内力分析第61-71页
     ·均布荷载作用下微型桩组合结构内力计算第63-65页
     ·三角形分布荷载作用下微型桩组合结构内力计算第65-71页
     ·数据分析第71页
   ·微型桩抗滑组合结构在不同地基抗力系数下的内力分析第71-75页
     ·不同的地基系数对微型桩抗滑组合结构各根桩内力影响分析第71-75页
     ·数据分析第75页
   ·微型桩锚固长度计算第75-76页
     ·微型桩组合结构中各根单桩的轴力计算第75页
     ·根据桩体轴力计算单桩锚固长度第75-76页
     ·结合位移零点确定桩体锚固段长度第76页
   ·工程实例第76-81页
     ·工程概况第76-78页
     ·设计参数第78-80页
     ·微型桩组合结构内力计算第80-81页
   ·本章小结第81-83页
第4章 微型桩抗滑组合结构的模型试验研究第83-105页
   ·微型桩抗滑组合结构位移变形规律定性试验研究第83-89页
     ·试验目的第83页
     ·试验模型第83-84页
     ·配土试验第84页
     ·模型制作及试验方法第84-85页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85-89页
   ·微型桩抗滑组合结构模型试验总说明第89-94页
     ·试验目的第89-90页
     ·试验模型及试验设备简介第90-93页
     ·试验测试项目第93-94页
     ·试验加载模式第94页
   ·微型桩模型试验结果及分析第94-97页
     ·模型试验中1-1断面各微型桩弯矩试验结果第94-95页
     ·模型试验中1-1断面土压力试验结果第95-97页
     ·模型试验1-1断面数据分析第97页
   ·微型桩模型试验按低承台桩基理论计算分析第97-98页
     ·计算参数确定第97页
     ·低承台桩基理论计算结果第97-98页
   ·微型桩模型试验数值计算分析第98-102页
     ·参数选取第99页
     ·有限元计算模型第99-100页
     ·加载情况第100页
     ·微型桩模型试验数值模拟结果第100-102页
   ·微型桩模型试验结果、理论计算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分析第102-104页
     ·弯矩对比分析第103-104页
     ·轴力对比分析第104页
   ·本章小结第104-105页
结论第105-106页
致谢第106-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1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工作第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成都市百扬大厦深基坑支护数值模拟研究
下一篇:单独使用隔板工位空调的送风参数和送风量计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