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8页 |
一、概述 | 第8-15页 |
(一) 刑事诉讼中证人的概念 | 第8-9页 |
(二) 证人证言的概念及意义 | 第9-11页 |
1、证人证言的概念 | 第9-10页 |
2、证人证言的意义 | 第10-11页 |
(三) 证人出庭作证的意义 | 第11-15页 |
二、刑事诉讼中证人不出庭作证的危害 | 第15-23页 |
(一) 证人出庭作证的现状 | 第15-16页 |
1、证人出庭作证的总体现状 | 第15-16页 |
2、关于证人出庭作证的具体调查 | 第16页 |
(二) 证人不出庭作证的危害 | 第16-23页 |
1、证人不出庭作证违反了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损害了法律的权威 | 第17页 |
2、证人不出庭作证,破坏了刑事诉讼中贯彻直接言词审理原则 | 第17页 |
3、证人不出庭作证,使立法者加大庭审中控、辩双方对抗力度的立法旨意无法实现 | 第17-18页 |
4、证人不出庭作证,使法官很难查明案件事实真相,影响了他们作出公正的判决 | 第18-19页 |
5、证人不出庭作证,使案件难以达到客观真实的证明标准 | 第19-20页 |
6、证人不出庭作证,阻碍庭审改革 | 第20-23页 |
三、刑事诉讼中证人不出庭作证的原因 | 第23-32页 |
(一) 受传统文化思想影响的原因 | 第23-24页 |
(二) 自身安全方面的原因 | 第24-25页 |
(三) 经济方面的原因 | 第25-26页 |
(四) 立法上的原因 | 第26-29页 |
1、法律没有明确做出直接言词证据规则的规定,导致庭前陈述可以成为法庭实质证据 | 第26-28页 |
2、对证人不出庭作证的法律后果规定不明确 | 第28-29页 |
3、对证人出庭的操作程序规定不明确 | 第29页 |
(五) 司法上的原因 | 第29-30页 |
(六) 效率上的原因 | 第30-32页 |
四、完善我国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对策 | 第32-46页 |
(一) 建立证人作证程序 | 第32-35页 |
1、证人资格的确认程序 | 第32页 |
2、证人的通知程序 | 第32-34页 |
3、询问证人的程序设计 | 第34-35页 |
(二) 规定证人拒绝出庭作证的制裁条款,以国家强制力保障证人出庭作证 | 第35-36页 |
(三) 明确赋予证人的经济补偿权利 | 第36-37页 |
(四) 完善证人的人身保护制度,并健全相关配套措施 | 第37-41页 |
1、关于证人的保护对象 | 第38页 |
2、关于具体术语的界定 | 第38页 |
3、健全对证人及其近亲属的事前保护制度 | 第38-39页 |
4、明确规定证人保护制度实施中的程序规则 | 第39页 |
5、要处理好证人保护和律师取证权的冲突问题 | 第39-40页 |
6、应当对审判公开原则进行适当的修正 | 第40-41页 |
(五) 建立证人作证宣誓和证人特免权制度 | 第41-44页 |
1、建立证人宣誓制度的必要性 | 第41-42页 |
2、关于证人免证权 | 第42-44页 |
(六) 贯彻直接言辞原则,严格限制传闻证据,确立交叉询问规则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主要参考资料 | 第47-49页 |
后记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