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目录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1页 |
·选题背景 | 第7-8页 |
·选题意义 | 第8-9页 |
·文章的主要工作 | 第9页 |
·本章小结 | 第9-11页 |
第二章 DSM 激励措施简介 | 第11-14页 |
·确定估价基数(ratebasing) | 第11页 |
·电网企业和所有用户分享节电效益 | 第11页 |
·电网企业的节电服务收费 | 第11-12页 |
·脱离加激励(RDM Plus)机制的理论 | 第12页 |
·单位用户售电收入脱离(RPC)的机制 | 第12页 |
·电费帐单指标法 | 第12-13页 |
·本章小结 | 第13-14页 |
第三章 国内外实施 DSM 的现状分析 | 第14-26页 |
·国外实施DSM 现状简介 | 第14-18页 |
·DSM 在美国的发展 | 第14-15页 |
·美国政府在DSM 中所作的工作 | 第15-16页 |
·社会中介节能组织和能源服务公司在DSM 的工作 | 第16-17页 |
·DSM 在其他国家的发展和应用 | 第17-18页 |
·国内实施DSM 现状介绍 | 第18-21页 |
·需求侧管理的经济措施 | 第18页 |
·需求侧管理的政策法规 | 第18-19页 |
·需求侧管理的技术措施 | 第19页 |
·需求侧管理的管理措施 | 第19页 |
·需求侧管理的宣传措施 | 第19-20页 |
·DSM 工作调研情况 | 第20-21页 |
·影响我国电网企业实施DSM 的各种因素 | 第21-25页 |
·电网企业收入和DSM 效果的矛盾 | 第22页 |
·电网企业实施DSM 的投资无法回收 | 第22页 |
·鼓励使用低谷电使平均电价拉低 | 第22页 |
·电网企业和各个企业的利益分配 | 第22-24页 |
·用户对DSM 的理解程度不够 | 第24-25页 |
·劣质产品严重阻碍了DSM 的推广 | 第25页 |
·执行人员的专业素质不过硬 | 第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四章 制定激励机制的原则和步骤 | 第26-29页 |
·制定激励机制的原则 | 第26页 |
·制定DSM 激励机制的步骤 | 第26-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五章 DSM 激励资金来源的可行性分析 | 第29-42页 |
·资金来源问题 | 第29-30页 |
·资金问题的解决思路 | 第30-35页 |
·电网企业的成本效益 | 第31-32页 |
·发电企业的成本效益分析 | 第32-33页 |
·参与用户的成本效益分析 | 第33页 |
·社会的成本效益分析 | 第33-34页 |
·项目实施中介的成本效益分析 | 第34-35页 |
·成本效益分析的实证举例 | 第35-41页 |
·某超市实行DSM 措施后各方的成本效益分析 | 第35-38页 |
·超市基本情况简介 | 第35页 |
·假定条件 | 第35页 |
·超市的成本效益分析 | 第35-36页 |
·电网企业的成本效益分析 | 第36-37页 |
·发电企业的成本效益分析 | 第37-38页 |
·社会的成本效益分析 | 第38页 |
·某大型国有企业实行DSM 措施后各方的成本效益分析 | 第38-41页 |
·某大型国有企业全面实施DSM 的成本效益分析 | 第38-39页 |
·某大型国有企业获得的成本效益 | 第39页 |
·电网企业的成本效益 | 第39-40页 |
·发电企业的成本效益 | 第40-41页 |
·其它因素的对策 | 第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六章 激励机制的选择 | 第42-48页 |
·售电量和售电收入脱离的激励措施 | 第42-43页 |
·售电量与电网企业收入脱离的机制 | 第42页 |
·划定收入增长回避风险 | 第42-43页 |
·售电量和售电收入不脱离时的激励措施 | 第43-46页 |
·政府奖励DSM 效果突出的电网企业 | 第43页 |
·收取服务费 | 第43-44页 |
·分享DSM 净效益机制 | 第44-45页 |
·设立电力公益基金 | 第45-46页 |
·DSM 激励机制的配套措施 | 第46-47页 |
·电费补偿 | 第46页 |
·售电电价和购电电价联动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附录 | 第52-53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