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土钉的有限元数值模拟及其机理分析
| 第一章 概述 | 第1-18页 |
| ·引言 | 第9页 |
| ·复合土钉的概念 | 第9-10页 |
| ·复合土钉的产生和发展 | 第10-14页 |
| ·土钉的产生与发展 | 第10-11页 |
| ·土钉的特点与使用范围 | 第11页 |
| ·土钉的优点和局限性 | 第11-12页 |
| ·复合土钉的产生 | 第12-13页 |
| ·复合土钉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复合土钉的设计计算方法 | 第14-16页 |
| ·传统的设计计算方法 | 第14-16页 |
| ·有限元分析方法 | 第16页 |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复合土钉支护的基本理论 | 第18-32页 |
| ·土体的本构模型 | 第18-23页 |
| ·土的本构模型分类 | 第18-19页 |
| ·弹塑性本构理论 | 第19-21页 |
| ·Drucker—Prager弹塑性模型 | 第21-23页 |
| ·支护结构模型 | 第23-27页 |
| ·土钉和锚杆的模拟 | 第23-25页 |
| ·面层的模拟 | 第25页 |
| ·接触面单元模型 | 第25-27页 |
| ·非线性分析求解方法 | 第27-29页 |
| ·迭代法 | 第28页 |
| ·增量法 | 第28-29页 |
| ·增量迭代法 | 第29页 |
| ·分步开挖过程的模拟 | 第29-31页 |
| ·初始应力状态 | 第30页 |
| ·开挖荷载 | 第30页 |
| ·开挖支护过程的模拟 | 第30-31页 |
| ·开挖单元的处理 | 第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三章 复合土钉支护的有限元分析 | 第32-52页 |
| ·有限元分析方法 | 第32-34页 |
| ·分析和求解过程 | 第32-33页 |
| ·单元类型选取 | 第33页 |
| ·有限元软件Ansys8.1的特点 | 第33页 |
| ·求解步骤 | 第33-34页 |
| ·参考算例的描述 | 第34-37页 |
| ·参考算例的概况 | 第34-35页 |
| ·算例的假设 | 第35页 |
| ·参考算例的计算参数 | 第35-36页 |
| ·开挖过程的数值模拟 | 第36-37页 |
| ·复合土钉支护形式 | 第37-44页 |
| ·支护结构位移场 | 第37-40页 |
| ·土钉和锚杆的轴力 | 第40-44页 |
| ·纯土钉支护形式 | 第44-49页 |
| ·支护结构的位移场 | 第44-46页 |
| ·土钉的轴力 | 第46-49页 |
| ·结果对比分析 | 第49-51页 |
| ·基坑水平位移 | 第50页 |
| ·土钉和锚杆轴力 | 第50-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四章 复合土钉支护的影响因素与机理分析 | 第52-62页 |
| ·复合土钉支护性状的影响因素 | 第52-57页 |
| ·锚固段长度的影响 | 第52-54页 |
| ·预应力大小的影响 | 第54-57页 |
| ·作用机理分析 | 第57-61页 |
| ·土体的破坏形式 | 第57-60页 |
| ·位移分析 | 第60页 |
| ·复合土钉的内力 | 第60-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第五章 工程实例的有限元计算与比较 | 第62-70页 |
| ·工程概况 | 第62页 |
| ·现场测试方法 | 第62-63页 |
| ·支护方案及有限元模拟 | 第63-64页 |
| ·有限元单元和初始条件 | 第63-64页 |
| ·基坑支护方案和计算参数 | 第64页 |
| ·模拟结果及对比分析 | 第64-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0-72页 |
| ·本文得出的一些结论 | 第70页 |
|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第70-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
| 发表的文章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