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15页 |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蒸发概述 | 第9-10页 |
| ·蒸发设备的分类及选型 | 第10-12页 |
| ·蒸发设备的分类 | 第10-11页 |
| ·蒸发设备的选型 | 第11页 |
| ·选型时应考虑的因素 | 第11-12页 |
| ·选型的基本原则 | 第12-13页 |
| ·物料的粘度 | 第12页 |
| ·物料的热稳定性 | 第12页 |
| ·有结晶析出的物料 | 第12页 |
| ·易发泡的物料 | 第12页 |
| ·腐蚀性的物料 | 第12-13页 |
| ·易结垢的物料 | 第13页 |
| ·处理量的大小 | 第13页 |
| ·本选题意义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氧化铝生产蒸发过程及其设备 | 第15-47页 |
| ·蒸发的基本概念 | 第15-16页 |
| ·基本流程 | 第15页 |
| ·加热蒸汽和二次蒸汽 | 第15页 |
| ·分类 | 第15-16页 |
| ·蒸发操作的特点 | 第16页 |
| ·单效操作和真空蒸发 | 第16-20页 |
| ·物料恒算和焓衡算 | 第16-18页 |
| ·蒸发器传热面积的计算 | 第18页 |
| ·蒸发设备中的温度差损失 | 第18-19页 |
| ·溶液的沸点升高与杜林规则 | 第19页 |
| ·液柱静压头和加热管内摩擦损失对溶液沸点的影响 | 第19-20页 |
| ·真空蒸发 | 第20页 |
| ·多效蒸发 | 第20-27页 |
| ·多效蒸发的流程 | 第21页 |
| ·蒸发器的生产能力、生产强度和多效蒸发器效数的限制 | 第21-24页 |
| ·多效蒸发的计算 | 第24-27页 |
| ·蒸发器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 | 第27-43页 |
| ·引用标准 | 第27页 |
| ·热平衡测定与计算基准 | 第27页 |
| ·设备状况及流程 | 第27-29页 |
| ·热平衡测定条件 | 第29-33页 |
| ·物料平衡计算 | 第33-43页 |
| ·其他 | 第43-47页 |
| ·各溶液的比热计算和确定方法 | 第43页 |
| ·设备及管路表面热损失损失计算 | 第43-47页 |
| 第三章 烧结法氧化铝生产蒸发工艺论证 | 第47-71页 |
| ·前言 | 第47页 |
| ·碳分母液两段结晶蒸发工艺流程 | 第47-48页 |
| ·碳分蒸发母液两段结晶蒸发设备的选择 | 第48-51页 |
| ·现状 | 第48页 |
| ·目前中铝公司氧化铝系统蒸发器的基本状况 | 第48-49页 |
| ·我公司碳分母液两段结晶蒸发中二段蒸发器的选择 | 第49-51页 |
| ·二段结晶蒸发的物料流量与蒸发器的规模 | 第51-61页 |
| ·碳分母液两段蒸发及种分母液一段蒸发的物料流量 | 第51-52页 |
| ·新建碳母二段强制循环蒸发器的工艺参数与规模 | 第52-53页 |
| ·新建强制循环蒸发器组操作参数 | 第53-55页 |
| ·对盐业系统结晶蒸发器与轴流泵制造厂的考察 | 第55-61页 |
| ·制盐蒸发器的设计关键及改进 | 第61-69页 |
| ·制盐蒸发器设计的技术关键 | 第61-63页 |
| ·切向进料蒸发器的缺陷 | 第63-65页 |
| ·制盐蒸发器的改进 | 第65-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 第四章 反循环蒸发器的技术关键 | 第71-79页 |
| ·前言 | 第71页 |
| ·基本原理 | 第71-73页 |
| ·结晶原理 | 第71-72页 |
| ·反循环原理 | 第72页 |
| ·反循环成功的关键 | 第72-73页 |
| ·强制反循环制盐蒸发器内流体的停留时间分布 | 第73-78页 |
| ·概述 | 第73-74页 |
| ·实验流程 | 第74页 |
| ·实验结果 | 第74-75页 |
| ·组合模型及其分析 | 第75-78页 |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79-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