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第一节 竖向抗压桩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第二节 横向承载桩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第三节 存在问题及本论文主要内容 | 第14-17页 |
第二章 桩土界面非线性塑性荷载位移模式研究 | 第17-34页 |
第一节 概述 | 第17页 |
第二节 室内模型试验研究 | 第17-26页 |
第三节 非线性塑性荷载传递模式 | 第26-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三章 单桩荷载传递规律与承载力预测的试验研究 | 第34-57页 |
第一节 单桩静载荷试验 | 第34-43页 |
第二节 深长桩荷载传递性状分析 | 第43-47页 |
第三节 双参数法确定桩侧极限摩阻力 | 第47-50页 |
第四节 灰色系统理论预测单桩极限承载力 | 第50-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单桩沉降计算的杆系有限元和非线性塑性模型的耦合法 | 第57-74页 |
第一节 荷载传递法基本原理 | 第57-66页 |
第二节 杆系有限元和非线性塑性荷载传递模型耦合法 | 第66-69页 |
第三节 工程实例计算分析 | 第69-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五章 群桩相互作用理论与沉降分析 | 第74-92页 |
第一节 群桩相互作用理论 | 第74-82页 |
第二节 迭代法分析群桩的“束缚效应” | 第82-86页 |
第三节 群桩沉降规律分析 | 第86-90页 |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第六章 水平承载桩群计算模型与应用研究 | 第92-119页 |
第一节 概述 | 第92-93页 |
第二节 p-y 曲线和梁单元耦合法分析横向承载桩单桩特性 | 第93-99页 |
第三节 “前折减后叠加”模型分析水平承载桩的群桩特性 | 第99-105页 |
第四节 Roosevelt 大桥桥台桩试验分析 | 第105-111页 |
第五节 金陵石化炼油厂减压塔桩基础试验分析 | 第111-1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18-119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9-122页 |
一、结论 | 第119-121页 |
二、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121-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27页 |
致谢 | 第127-128页 |
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