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应用层未知攻击的蜜罐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第一章 绪论 | 第1-17页 |
·网络安全的现状 | 第11页 |
·现有的安全技术 | 第11-15页 |
·防火墙技术 | 第12-14页 |
·入侵检测技术 | 第14-15页 |
·技术分析 | 第15页 |
·研究意义及主要工作 | 第15-16页 |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主要工作 | 第15-16页 |
·论文结构 | 第16-17页 |
第二章 蜜罐技术 | 第17-26页 |
·蜜罐的定义 | 第17页 |
·蜜罐的分类 | 第17-19页 |
·根据设计目的分类 | 第17-18页 |
·根据交互程度分类 | 第18-19页 |
·蜜罐的特点 | 第19-21页 |
·蜜罐的优点 | 第19-20页 |
·蜜罐的缺点 | 第20-21页 |
·典型的蜜罐以及研究现状 | 第21-25页 |
·典型的蜜罐 | 第21-24页 |
·研究现状分析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针对应用层未知攻击的蜜罐系统 | 第26-28页 |
·蜜罐系统的概念框架 | 第26页 |
·蜜罐 | 第26-27页 |
·日志系统 | 第27页 |
·入侵检测系统 | 第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四章 相关的理论与技术说明 | 第28-37页 |
·Linux操作系统 | 第28-32页 |
·Linux操作系统结构 | 第28-29页 |
·用户态与内核态 | 第29-30页 |
·Linux系统调用 | 第30页 |
·可加载内核模块 | 第30-31页 |
·进程通信机制 | 第31-32页 |
·内核模块与用户进程通信方法—字符设备文件 | 第32-35页 |
·字符设备的存储结构 | 第32-33页 |
·字符设备的操作方法 | 第33-34页 |
·字符设备驱动程序的注册 | 第34-35页 |
·数据包捕获技术 | 第35-37页 |
·基于Libpcap库 | 第35-36页 |
·基于原始套接字 | 第36页 |
·基于PF_PACKET方式 | 第36-37页 |
第五章 蜜罐系统设计 | 第37-47页 |
·蜜罐系统设计框架 | 第37页 |
·蜜罐设计 | 第37-38页 |
·日志系统设计 | 第38-39页 |
·攻击连接处理器 | 第38-39页 |
·协调连接处理器 | 第39页 |
·入侵检测系统设计 | 第39-45页 |
·检测数据源的选择 | 第39-40页 |
·基于单个系统调用的入侵检测 | 第40-41页 |
·系统调用的正常模型 | 第41-42页 |
·入侵检测系统的框架 | 第42-43页 |
·内核模块 | 第43-44页 |
·入侵控制台 | 第44-45页 |
·蜜罐系统间的通信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六章 蜜罐系统实现 | 第47-60页 |
·系统实现环境 | 第47页 |
·一些定义 | 第47-50页 |
·协调消息 | 第47-48页 |
·工具类 | 第48-50页 |
·日志系统的实现 | 第50-54页 |
·日志系统的类结构 | 第50-51页 |
·日志系统的类实现 | 第51-53页 |
·日志系统的图形界面 | 第53-54页 |
·入侵检测系统的实现 | 第54-59页 |
·入侵检测内核模块 | 第54-57页 |
·入侵控制台 | 第57-58页 |
·入侵检测系统的图形界面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七章 蜜罐系统测试与分析 | 第60-64页 |
·测试环境 | 第60-61页 |
·系统测试 | 第61-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发表论文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