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 第1-11页 |
| 第一章 绿色通道研究进展 | 第11-30页 |
| ·绿色通道的定义 | 第11-13页 |
| ·绿色通道的历史与发展 | 第13-16页 |
| ·第一阶段:景观轴线,林荫大道,公园道(1700-1960) | 第14-15页 |
| ·第二阶段:源于休闲的绿色通道(1960-1985) | 第15-16页 |
| ·第三阶段:多目标绿色通道(1985-现在) | 第16页 |
| ·国内外对绿色通道的相关研究及其发展动态 | 第16-27页 |
| ·国外绿色通道建设及相关内容研究的进展 | 第16-25页 |
| ·绿色通道在我国的发展及研究 | 第25-27页 |
| ·绿色通道概念下我国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7-28页 |
| ·道路景观 | 第27页 |
| ·河流景观 | 第27-28页 |
| ·文化遗产廊道建设 | 第28页 |
| ·绿地生态系统建设 | 第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 第二章 绿色通道规划与建设的理论基础 | 第30-37页 |
| ·绿色通道规划的理论基础研究 | 第30-32页 |
| ·林奇“城市意象”理论 | 第30页 |
| ·“场所精神”理论 | 第30-31页 |
| ·“设计遵从自然”理论 | 第31页 |
| ·景观生态学及其廊道理论 | 第31-32页 |
| ·与绿色通道规划相关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 第32-36页 |
| ·廊道 | 第32-33页 |
| ·绿色廊道(Green corridor) | 第33页 |
| ·蓝道(Blueway)与蓝带(Bluebelt) | 第33页 |
| ·绿带(Greenbelt)和绿化隔离带 | 第33-35页 |
| ·绿色网络(Green networks) | 第35页 |
| ·步道(Trails) | 第35-36页 |
| ·城市道路绿地 | 第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三章 绿色通道的功能和建设意义 | 第37-49页 |
| ·绿色通道的功能 | 第37-41页 |
| ·自然保护功能 | 第37-38页 |
| ·保护环境功能 | 第38-40页 |
| ·提供游憩功能 | 第40页 |
| ·保护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 | 第40页 |
| ·美学、教育功能 | 第40页 |
| ·经济功能 | 第40-41页 |
| ·绿色通道具体功能分析——以镇江市南徐大道为例 | 第41-45页 |
| ·生态效益估算 | 第41-43页 |
| ·保护生物多样性 | 第43-44页 |
| ·经济影响 | 第44-45页 |
| ·绿色通道建设在我国的现实意义 | 第45-47页 |
| ·绿色通道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 第45-46页 |
| ·绿色通道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46-47页 |
| ·小结 | 第47-49页 |
| 第四章 绿色通道的规划与建设研究 | 第49-73页 |
| ·绿色通道的分类 | 第49-51页 |
| ·根据功能分类 | 第49页 |
| ·本文分类研究 | 第49-51页 |
| ·绿色通道规划的原则 | 第51-54页 |
| ·生态与环境保护性原则 | 第51-52页 |
| ·文化历史性原则 | 第52-53页 |
| ·游憩观赏性原则 | 第53页 |
| ·可达性原则 | 第53页 |
| ·整体连续性原则 | 第53-54页 |
| ·绿色通道的尺度与规模 | 第54-56页 |
| ·绿色通道规划的尺度 | 第54-55页 |
| ·绿色通道的规模 | 第55-56页 |
| ·绿色通道的组成与结构 | 第56-57页 |
| ·组成要素 | 第56-57页 |
| ·绿色通道的结构 | 第57页 |
| ·绿色通道网络 | 第57-59页 |
| ·绿色通道网络结构 | 第58页 |
| ·绿色通道网络连接度 | 第58页 |
| ·绿色通道网络持久性 | 第58-59页 |
| ·绿色通道网络的人性尺度 | 第59页 |
| ·城市绿色通道的规划建设要点 | 第59-67页 |
| ·道路型绿色通道(绿道)规划建设要点 | 第59-62页 |
| ·河流型绿色通道(蓝道)规划建设要点 | 第62-65页 |
| ·文化遗产绿色通道(紫道)规划要点 | 第65-67页 |
| ·城市绿色通道树种规划——以马鞍山市道路树种规划为例 | 第67-73页 |
| ·马鞍山城区道路行道树调查 | 第67-69页 |
| ·马鞍山城区道路行道树现状分析 | 第69-70页 |
| ·马鞍山城区行道树规划原则 | 第70-71页 |
| ·马鞍山城区行道树选择标准与树种选择 | 第71-73页 |
| 第五章 我国城市绿色通道建设的战略构想 | 第73-92页 |
| ·镇江南徐大道绿色通道的建设 | 第73-76页 |
| ·现有绿色通道建设情况 | 第73-76页 |
| ·南徐大道周边绿色通道建设构想 | 第76页 |
| ·马鞍山市绿色通道主干线规划构想 | 第76-78页 |
| ·马鞍山自然地理概况 | 第76-77页 |
| ·马鞍山市绿色通道主干线概念性规划 | 第77-78页 |
| ·南京市绿色通道建设构想 | 第78-91页 |
| ·南京市绿色通道建设目标 | 第79页 |
| ·南京城市概况与自然条件 | 第79-80页 |
| ·南京市历史文化资源分析 | 第80-81页 |
| ·基于遥感技术的南京市绿地布局现状分析 | 第81-86页 |
| ·南京市绿色通道分项规划研究 | 第86-91页 |
|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 结语 | 第92-93页 |
| 参考文献 | 第93-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