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2页 |
临床研究 | 第12-19页 |
一、临床资料 | 第12-15页 |
(一) 病例选择标准 | 第12-15页 |
(一) 一般资料 | 第15页 |
二、治疗方法 | 第15页 |
三、观察指标及方法 | 第15-16页 |
(一) 安全性观测 | 第15页 |
(二) 疗效性观测 | 第15-16页 |
四、疗效判定标准 | 第16-17页 |
(一) 临床综合疗效判定标准 | 第16页 |
(二) 单项症状疗效判定标准 | 第16页 |
(三) 胃镜及病理疗效判定标准 | 第16-17页 |
(四) HP根除标准 | 第17页 |
五、统计学分析方法 | 第17页 |
六、治疗结果 | 第17-19页 |
(一) 临床总疗效分析 | 第17页 |
(二) 主要症状疗效分析 | 第17页 |
(三) 胃镜疗效分析 | 第17-18页 |
(四) 病理疗效分析 | 第18页 |
(五) 抗 HP感染疗效分析 | 第18页 |
(六) 不良反应分析 | 第18-19页 |
实验研究 | 第19-24页 |
一、实验目的 | 第19页 |
二、实验材料 | 第19页 |
(一) 实验动物 | 第19页 |
(二) 实验用药品 | 第19页 |
三、统计学分析方法 | 第19页 |
四、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19-24页 |
(一) 黄连平胃汤对试验性大鼠慢性胃炎的治疗作用 | 第19-20页 |
(二) 黄连平胃汤对蛋清致大鼠足肿的影响 | 第20-22页 |
(三) 黄连平胃汤对酒石酸锑钾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 | 第22页 |
(四) 黄连平胃汤对 HP体外抑制试验 | 第22-24页 |
讨论 | 第24-32页 |
一、西医对本病的认识 | 第24页 |
二、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 第24-25页 |
(一) 古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 | 第24-25页 |
(二) 现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 | 第25页 |
三、病因病机探讨 | 第25-27页 |
(一) 脾胃生理、病理上的相关性 | 第25-26页 |
(二) 感受邪气为外因 | 第26页 |
(三) 脾胃虚弱为内因 | 第26页 |
(四) 湿热内蕴为病机关键 | 第26-27页 |
四、治法探讨 | 第27-28页 |
五、方药分析 | 第28-29页 |
六、疗效机理探讨 | 第29-32页 |
(一) 抗 HP感染作用 | 第30页 |
(二) 抗炎止痛作用 | 第30页 |
(三) 免疫调节作用 | 第30-32页 |
结语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6页 |
综述 | 第36-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