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 第1-15页 |
第一章 劳动力转移理论及国际经验 | 第15-25页 |
第一节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 第15-16页 |
第二节 刘易斯的异地转移模型和托达罗的就地转移模型 | 第16-18页 |
第三节 世界城市化进程中劳动力转移模式及其国际经验 | 第18-24页 |
小结 | 第24-25页 |
第二章 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的体制演变. | 第25-32页 |
第一节 城乡二元就业体制的形成阶段(1952~1983年) | 第25-26页 |
第二节 城乡分割就业体制的松动阶段(1984~1991年) | 第26-28页 |
第三节 统筹城乡就业体制的起步与发展阶段(1992~至今) | 第28-31页 |
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的实证分析 | 第32-42页 |
第一节 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的现状分析 | 第32-35页 |
第二节 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的特征分析 | 第35-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受阻的成因分析 | 第42-52页 |
第一节 劳动力流动就业受阻的宏观环境因素 | 第42-48页 |
第二节 农村劳动力流动受阻的微观主体因素分析 | 第48-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促进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的政策选择 | 第52-63页 |
第一节 改革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城乡统筹的就业机制 | 第52-55页 |
第二节 构建与就业结构相适应的产业结构 | 第55-56页 |
第三节 推进多元化的城市发展战略 | 第56-58页 |
第四节 探索农村劳动力非正规就业的形式 | 第58-60页 |
第五节 发展多元化的职业教育模式 | 第60-62页 |
小结 | 第62-63页 |
结束语 | 第63-64页 |
注释 | 第64-70页 |
主要参考书目 | 第70-71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第71-72页 |
声明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