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7页 |
(一)选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2.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三)选题的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4-17页 |
1.研究方法 | 第14页 |
2.创新之处 | 第14-17页 |
第一章 符号学介入视觉审美研究的可行性 | 第17-23页 |
(一)符号学的基本观点与视野 | 第17-18页 |
1.符号学基本观点 | 第17页 |
2.符号学基本视野 | 第17-18页 |
(二)符号学视域下视觉文化的美学特征 | 第18-20页 |
1.“美”蕴含在“真实”之中 | 第18-19页 |
2.丑与美的转化 | 第19-20页 |
(三)视觉审美与“美的符号” | 第20-23页 |
第二章 符号系统中的视觉审美形态 | 第23-42页 |
(一)语言符号语言系统的视觉审美特征 | 第23-27页 |
1.播音语言符号:所指——逻辑陈述 | 第25页 |
2.现场话语符号:能指——证实、所指——叙述 | 第25-26页 |
3.屏幕文字符号:所指——引导新闻意义 | 第26页 |
4.字号的差异:能指——阅读先后顺序不同、所指——重要程度不同 | 第26-27页 |
(二)非语言符号语言系统的视觉审美特征 | 第27-38页 |
1 基础性语言符号——新闻内容形象化的构建 | 第28-37页 |
2.应用性能指符号——新闻报道所指意蕴的真实合理性 | 第37-38页 |
3.特殊性能能指符号——蒙太奇语言符号 | 第38页 |
(三)双轴运作规则 | 第38-42页 |
1.横向组合轴——线性发展的时空关系 | 第39-40页 |
2.纵向聚合轴——同类别替换关系 | 第40-42页 |
第三章 符号结构下的真实设定与能指泛化 | 第42-48页 |
(一)事件本源的时空真实 | 第42-43页 |
1.真实的新闻事件 | 第42页 |
2.真实的蒙太奇语言符号构建 | 第42-43页 |
(二)传播过程中的能指泛化 | 第43-48页 |
1.被遮蔽的真实报道 | 第43-45页 |
2.隐形能指叙事失实 | 第45页 |
3.主观视角下的客观事实 | 第45-48页 |
第四章 运用双轴运作规则审视符号意义 | 第48-53页 |
(一)话语权主导 | 第48-49页 |
(二)“标签化”的粘贴 | 第49页 |
(三)明星符号的号召 | 第49-50页 |
(四)揭黑误区 | 第50-51页 |
(五)失控的商业化 | 第51-53页 |
第五章 视觉符号的表达与电视民生新闻本源诉求 | 第53-57页 |
(一)客体之真:客观真实中的新闻真实 | 第53-54页 |
1.多重符号的聚合 | 第53页 |
2.经过甄选的“客体之真” | 第53-54页 |
(二)符号之真:多层符号化的认知共鸣 | 第54-57页 |
1.经历了多层符号化的电视民生新闻 | 第54-55页 |
2.力求共鸣的认知之真 | 第55-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